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同胞攜手翻開歷史新頁——盤點兩岸關係2015關鍵詞

2015年12月24日 10:02:00 來源:新華臺灣 字號:       轉發 列印

  關鍵詞三:“利”

  ——為兩岸同胞多謀福祉

  “兩岸一家親,家和萬事興。我們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著眼點和落腳點是要增進同胞的親情和福祉,讓兩岸同胞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只要是有利於增進兩岸同胞的親情和福祉的事,只要是有利於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事,只要是有利於維護中華民族整體利益的事,兩岸雙方都應該盡最大努力去做,並把好事辦好。”——習近平

  今年,兩岸經濟持續深化融合,兩岸人民往來與基層交流更趨熱絡,惠及兩岸同胞的政策法律措施不斷推出,兩岸關係發展更為貼近民眾生活,臺灣基層民眾受益面和獲得感不斷增強,“兩岸和平紅利”正源源不斷地造福著兩岸普羅大眾。

同胞攜手翻開歷史新頁——盤點兩岸關係2015關鍵詞

  卡式臺胞證

  年初,2015年對臺工作會議提出了促進兩岸産業合作總體規劃佈局,深化兩岸金融合作,努力擴大臺中小企業、農漁民參與面受益面等新舉措,充分體現出大陸鞏固、深化兩岸交流成果,惠及更多民眾的工作思路。

  為進一步簡化臺胞來往大陸入出境手續,自今年7月1日起,大陸實施取消臺胞簽注政策。自9月21日起,還全面實行卡式臺胞證。臺灣輿論普遍認為,這使臺灣居民登陸便利百分百,可以“説走就走”,往來兩岸更加便捷輕鬆,有助於兩岸之間信任感的提高。

  在人員往來方面,自2008年大陸居民赴臺遊開放至今,累計已有1300萬人次大陸居民赴臺旅遊。其中在個人遊方面,已經有北京、上海等47個大陸城市開放了赴臺個人遊業務,赴臺個人遊客累計接近300萬人次,有力促進了兩岸民眾的交流往來。

同胞攜手翻開歷史新頁——盤點兩岸關係2015關鍵詞

  臺南市學甲區的養殖戶在捕魚,當地已連續多年從大陸對臺契作虱目魚獲益。

  在經濟合作方面,自ECFA早收計劃實施以來,臺灣出口大陸貨物已享受ECFA關稅優惠逾165億元人民幣。

  在交通運輸方面,兩岸已開通71個空運客運航點,每週890個客運航班、84個貨運航班往返兩岸,年運送旅客已突破千萬人次。累計完成海上客運量超過1080萬人次。

  在維護兩岸交往秩序方面,兩岸強力打擊各類跨兩岸重大犯罪行為,有效維護兩岸社會秩序和民眾福祉,臺灣電信詐騙發案數因此減少了約40%,財産損失下降70%左右。

  在民生保障方面,福建向金門供水工程已經開工建設,持續推進智慧財産權保護、食品安全、醫藥衛生、農産品檢疫檢驗等方面合作,為保障人民健康、增進民眾福祉提供了有力支撐。

  關鍵詞四:“同”

  ——同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兩岸是不可分割的命運共同體。民族強盛,是兩岸同胞之福;民族弱亂,是兩岸同胞之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兩岸同胞前途命運息息相關。”——習近平

  這一年,兩岸同胞沿著和平發展的正確道路,並肩攜手,共同開創互利雙贏、民族復興的美好未來。

  大陸方面秉持兩岸一家親的理念,不斷創造條件,與臺灣同胞分享發展機遇。“一帶一路”戰略、亞投行以及“雙創”熱潮,為兩岸帶來了新的經濟合作機遇,為越來越多的臺灣中小企業、普通民眾、青年提供了施展才華、實現抱負的舞臺。

  對臺特色明顯的福建自貿區自今年4月21日掛牌以來,不斷推出各項惠及兩岸的金融政策,自貿區紅利不斷釋放,成為臺資企業投資熱土。

同胞攜手翻開歷史新頁——盤點兩岸關係2015關鍵詞

  臺灣重型機車駛入平潭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十三五規劃的建議中提出,堅持“九二共識”和一個中國原則,秉持“兩岸一家親”,以互利共贏方式深化兩岸經濟合作。推動兩岸産業合作協調發展、金融業合作及貿易投資等雙向開放合作。推進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打造平潭等對臺合作平臺。擴大兩岸人員往來,深化兩岸農業、文化、教育、科技、社會等領域交流合作,增進兩岸同胞福祉,讓更多臺灣普通民眾、青少年和中小企業受益。

同胞攜手翻開歷史新頁——盤點兩岸關係2015關鍵詞

  大陸積極推進自貿區建設,給港澳臺經濟升級創造新機遇

  10年前,國共兩黨領導人歷史性會談,達成並共同發佈《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揭開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局的大幕。

  10年後的今天,願景一步步化為現實,“共同願景”已成為“中國夢”的一部分,引領著兩岸同胞攜手共創美好的共同家園。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梁行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梁行

原稿件來源:新華臺灣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