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陽光照得進“陸生健保”嗎?

2015年12月10日 07:59: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轉發 列印

  因“三限六不”等政策,在臺就讀的陸生常遭到不公平對待。圖為臺灣世新大學學生勞動權益行動小組抗議要求校方正視陸生住宿權益。(資料圖片)

  連日來,在臺大陸學生能否如其他境外學生一樣申請“健康保險”,像連續劇劇情一般撲朔迷離。12月5日,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説:陸生納入健保不是問題,民進黨是支援的……此言一齣,立即成了臺灣各大媒體搶發的新聞;轉過天來,“民進黨黨團”表態:要修改健保條例,讓陸生自付全額保費!初聽主席與黨不同調,其實,這是一個“精準”的配合——民進黨不支援“健康人權”?支援!那陸生可以入健康保險了?且慢!聽話聽音,蔡主席還有下半句。

  蔡英文:只是……

  蔡英文在作了上述表態後又説:只是陸生與其他外來學生的健保補助問題,需要一個基本的、結構性的解決……

  一般來説,“結構性”都是大問題,解決起來曠日持久,但這個基本的、“結構性”的問題是什麼,蔡主席沒有細説。明擺著的“基本的”問題是,依照臺灣的“健保法”規定,要取得“居留”證明文件並居住滿6個月,才可以參加健保。但在臺近6000名陸生的證明文件上簽的是“停留”而非“居留”,與健保資格不符。臺灣行政主管部門已提出“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22條修正草案”,擬將陸生的“停留”改為“居留”,解決這個“基本的”問題,但卻多次在“立法院”遭到民進黨反對,走不完程式。上個月底,此案又被“臺聯黨”封殺。

  改一字就可讓陽光照進陸生健保,沒有“結構性”這麼複雜,但民進黨提出的“根本的”解決方案是,修改“健保法”,把原來學生自付六成保費改為全付,其他一直享用健保的境外學生也比照大陸學生提高保費。有怨言?對不起,那得怪被大陸學生拖累了。

  真有點步步驚心的味道。而蔡主席表態支援“陸生納入健保”的時機也很講究,在其發表選舉的教育政策之時。根據最新數字,臺灣高校67個係、所的招生只有三成,沒有學生,哪有學校?學校為多招生傷腦筋之時,蔡主席當然要對陸生政策表示“寬厚”之意,否則教育界的選票還要不要?反正還有“只是”為其後的轉彎鋪路。

  陸生:公平比保險重要

  來自杭州的姑娘小葉和來自北京的小夥小郭,成了臺灣輔仁大學的同學,看他們走在臺北的街頭,與擦肩而過的臺灣孩子並無差別。小葉在社工係,是校園活動的熱心組織者,還與臺灣的同學一起組了樂隊,她的理想是做一個出色的社會工作者和同樣出色的音樂人;小郭在中文系,任班長,記者問他這個班上唯一的陸生如何當選班長,他淡定地説:“我發表了一通宣言,他們就覺得我好。”“怎麼好?”“我看書多吧?有水準。”問他班長的職責是什麼,他幽了一默:“就像英國的皇室,是班級的象徵,班務有副班長呢。”

  他們愛談專業、遊戲、美食,對記者提出的陸生健保問題,卻很淡然。小葉沉默了半天才説:“其實不是保險的問題,我有商業醫療保險。這是個公平的問題。”“那你的臺灣同學怎麼看呢?”“他們不太了解,也有人説你們沒納稅,當然不能有我們的福利。但我告訴他們其他的境外同學都有健保,他們就説那你們也應該有。”小郭的回答有點“另類”:“我一直把上保險當成作慈善,我能看什麼病呢?”

  小郭並非戲言,年輕人的醫療費用相對較低。從現有的數字看,臺灣境外學生每人每月付健保費749元(新台幣,下同),財政補貼500元,去年全年境外學生付保費2.45億元,使用1.06億元,其中的差額就真做了“慈善”。

  更何況,社會保險是文明社會對人的保障,不能以賺錢來衡量,保障學子的健康權和教育權利是全世界高校的慣例。那些以“不納稅”為由反對給陸生健保的人,自己留學時也拿過“不納稅”的獎學金,申請過“不納稅”的社會保險。更何況,同為境外學生,陸生與外籍生和僑生待遇不同,文明與進步如何自圓其説?

  (本報臺北12月9日電)

  名嘴:最醜的風景

  有兩篇網路文章曾在臺灣掀起輿論風浪。一篇來自資深媒體人和政治評論員唐湘龍,標題為《臺灣最醜的風景是什麼》,文章説: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最醜的呢?也是……在臺灣,只要有“陸”的,陸配、陸生、陸客、陸勞、陸資,都要承受特別待遇。像陸生,不要説健保莫名其妙被卡,真正卡住的,是“三限六不”……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如果“制度性歧視”一直被縱容,還是人嗎?

  另一篇文章來自陸生張逸帆,標題是《你們的健保很好,但我從未向你們乞討》,文章説:我來臺灣現在是第四年,結果所謂的陸生健保,竟然吵了四年還在吵……從一開始由於希望能夠融入這個生活共同體,不被當做異類,所以希望擁有健保;到後來慢慢地對這個議題冷淡,反感,熟視無睹,習以為常……我很慶倖自己在這裡認識了許多非常令人尊敬的老師,值得交往一生的朋友,但我無法接受在這樣一個社會裏生活下去。他們一邊肆無忌憚地辱罵著你的出身,一邊又以文明與先進自居……

  這篇文章因被“瘋狂舉報”而遭刪帖,張逸帆在網上無奈留言説:如果你們的目的是讓一個人閉嘴,那恭喜,你們成功了,我認輸可以嗎?但也有人站出來聲援他,12月7日,《聯合報》刊登文章:《張逸帆,別怕網路霸淩(網路暴力——記者注)》,文章鼓勵他説:要相信,時間會站在道理的這一邊!

  大陸學生申請有福利性質的健康保險,多年來在臺灣成為政治問題,折射出社會扭曲黯淡的一面,不知何時照進陽光。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張曉靜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張曉靜

原稿件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