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陸生吐槽健保歧視遭圍攻 激進分子嚷“滾回大陸”

2015年12月07日 08:33:00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陸生納入健保(即醫保)議題持續在島內引發討論。臺大政治研究所的大陸學生張逸帆日前在臉譜貼出《你們的健保很好,但我從未向你們乞討》的文章,分享對於陸生納入健保的看法,但該文隨即因有人檢舉被刪除,之後兩篇文章也是同樣命運。

  吐槽賬號被迫關閉

  11月27日,由於“臺聯黨”反對,陸生納入健保再度流産。此案引發臺灣社會對於陸生應否納入健保的爭論,張逸帆在文章中一一反駁了反對把陸生納入健保的藉口。

  一是“不納稅,憑什麼加入健保?”張逸帆稱,外籍生也未納稅;如果消費稅不算,要所得稅才算,“沒問題啊,那你開放給我打工、當助教、當 RA 的權利唄,我絕對一分稅都不逃”。二是“你們進來會拖垮健保,健保本來就快撐不住了”。他説,第一次聽説全民社會保險是被年輕人拖垮的,“我的錢丟進去,大部分是被用在那些天天沒事跑去醫院挂個號的老人身上好嗎?……你們老了以後可以吃回來,拜託,我馬上就滾蛋了哦,因為畢業以後不能留在這裡工作哦!”三是大陸學生是“強國人”,開放了會有一堆人跑來臺灣洗腎。張逸帆嘲諷説,為了來臺洗腎,你先得考上一所 985 或211 高校,念完四年本科,然後申請研究所,“這顆腎為了來臺灣用一下健保,也是蠻堅強的”。針對一些人把導彈和健保掛鉤,他説,“飛彈(導彈)調整目標應該幾十秒就夠了吧?從這個意義上講,全世界的飛彈都對準臺灣喲!看來真的是敵國呢!要不要把陸生全部抓起來當間諜處理啊?”張逸帆表示,就實際利益而言,他完全不想加入健保,保費無論多少,“我都寧可用這個錢去吃個麻辣鍋”。他還説,“我無法接受在這樣一個社會裏生活下去。他們一邊肆無忌憚地辱罵著你的出身,一邊又以文明與先進自居。龍奶奶説,請用文明説服我;那我現在用這句話還贈當今的臺灣,也請你用文明説服我”。

  張逸帆是來臺讀書4年的大陸學生,目前為臺大政治所研究生。他的文章迅速被大量轉載,並引發爭論。《聯合報》5日稱,由於有人檢舉,臉譜很快將文章刪除,之後兩篇文章也是同樣命運,最後賬號被迫關閉。張逸帆為此指控臺灣是“鳥籠民主”,結果再度激怒那些人,要他“不爽滾回去”,還説什麼“臺灣的自由就是我不爽你,所以我有權叫你閉嘴”。他忍不住感嘆,“感謝臺灣讓我學到關於‘民主’的一切,我現在要開始好好反思自己對於民主的信仰了”。《聯合報》稱,張逸帆在受訪時表示,不解在民主社會中為何還會有人剝奪個人講話的權利,未來他打算不再發表類似議題講話,專心過自己的生活。

  陸生是唯一未納入健保群體

  是否應該承認大陸學歷,以及是否開放陸生赴臺就讀,在臺灣經歷了15年討論及8任“教育部長”。一直到2011年,臺灣才開放大陸學生報考臺灣大專院校,並採取“三限六不”,即限制僅認可大陸學術聲望卓著的學校學歷、限制來臺陸生總量、限制醫事學歷採認;“六不”是大陸學生不給予加分優待、入學管道不同不會影響臺灣學生就學權益、政府不編列獎助學金、不允許在校外打工或兼職、陸生停止修業或畢業後不可續留臺灣就業、大陸學生不能報考公職。一直到2014年,臺灣才放寬陸生擔任研究助理。

  不僅如此,陸生的學費標準也高於臺灣本地學生。以臺大2015學年度的學費標準為例,陸生學費基本是本地生與僑生(含港澳生)的兩倍,同時臺當局不提供他們任何獎助學金,也不允許校外打工。醫療方面,陸生是臺灣高校裏唯一沒有被納入健保的群體,有陸生剛到臺灣時患上感冒,怕醫藥費太貴不敢去看醫生,後來變成肺炎,不得不棄學回大陸治療。2014年,臺有關部門初審通過“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部分條文修正案,陸生赴臺就讀有望參加健保,不過藍綠陣營的對抗使之遲遲變不成現實。

  “臺灣人只是討厭和害怕,他們身後的那個中國

  《環球時報》記者6日試圖聯繫採訪張逸帆,了解他對陸生不被納入健保的看法,但他的電話轉為留言。不過,從他過去發表的文章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他今年9月發表題為《夾縫中的陸生》的文章,認為陸生受到歧視的根本原因是臺灣人不可避免地把對於“中國”的種種情緒,轉移到陸生這個群體。當陸生想要健保時,臺灣人想到的是導彈危機,“臺灣人並不真正討厭陸生,也並不真正害怕他們所帶來的競爭;臺灣人只是討厭與害怕,他們身後的那個中國”。張逸帆還寫道,陸生要健保要的不是天天吃飽了沒事做跑去洗個腎,而是不受歧視、不當異類的尊嚴。

  這話不無道理。2010年11月當時在臺陸生僅有短期交換生,網路上卻傳出馬英九每月補助陸生3萬元新台幣的“謠言”,且迅速發酵,綠營名嘴鄭弘儀甚至用“三字經”罵馬英九,渲染對立。

  對於陸生納保議題,兩名“總統”參選人5日都表態支援。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呼籲,陸生納健保在付費機制與相對給付上可以討論取得共識,但不要用特定立場去看他是陸生還是外籍生。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則一方面表示支援,但又希望“根本性、結構性解決”。《聯合報》6日稱,蔡英文這種“一步到位”的講法看似合理,卻是“以案卡案”,讓陸生一直處於權利不平等的狀態,未免為德不卒。文章説,陸生納保在“立法院”爭議多年,不外乎兩大分歧:一是陸生應否納保?二是如果陸生納保,怎樣才是合理的保費負擔?來臺的外籍學生及僑生等,都可加入全民健保,唯獨陸生被排除在外,“不論是基於人道或公平考慮,多數民眾應可接受陸生納保”。《聯合報》直言,比起牽涉廣泛的“國會改革”,攸關人道及平權的陸生納保,更有理由“不必等到明年”。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陳明宇】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張曉靜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張曉靜

原稿件來源:環球時報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