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黃埔後代談“習馬會”:告慰前輩、激勵後人

2015年11月19日 08:01:00 來源:中新社 字號:       轉發 列印

  “我們都等了66年,兩岸領導人會面可告慰前輩、激勵後人。”黃埔5期學生、原國民黨中將軍長鄭庭笈之女鄭心楠18日在北京如是説。

  當天,北京市黃埔軍校同學後代座談會在京舉行,黃埔後代就“習馬會”表達各自感想。

  鄭心楠説,父親臨終前唯一遺憾是沒能看到祖國統一,兩岸領導人在新加坡會面對老人來説是一種告慰。“會面讓兩岸關係往前邁了一大步,也是對後人的一種激勵。”

  她表示,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馬上就要開始,臺灣人民面臨抉擇;希望臺灣同胞們能夠選出維護兩岸和平、堅持“九二共識”的領導人。

  黃埔3期學生、原國民黨少將丘之紀女兒丘岱安在會後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對習近平提到的兩岸“共用史料、共寫史書”印象深刻,“以後弄錯父親姓名的事兒就不會發生了”。

  1980年代末,丘岱安到北京抗日戰爭紀念館參觀,發現資料上出現了一個熟悉又陌生的名字:丘雲紀。經過與紀念館資料室核實,此人生平與丘岱安父親丘之紀幾乎一樣。在丘岱安再三確認下,她發現二者就是一人。紀念館工作人員回復,有關“丘雲紀”的全部材料均來自臺灣,應是臺灣資料收集出了紕漏。

  丘岱安説,紀念館雖知道出了錯,但由於資訊來源及其他問題,過了十幾年,名字都沒能更正;“史料相通給後來的歷史書寫者提供了便利,如能實現共用史料,兩岸可以更加真實、準確地反映歷史”。

  北京市黃埔軍校同學會秘書長陳清認為,黃埔軍校同學會不擅長編寫史書,但是在“共用史料”上有先天優勢,“兩岸都有黃埔同學會,我們可以搭建一個平臺,大家在這個平臺上交流。對代代相傳的歷史,我們更要認真對待。”(楊程晨)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張曉靜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張曉靜

原稿件來源:中新社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