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兩岸領導人習近平、馬英九會面十熱點

2015年11月07日 10:58:00 來源:人民網-臺灣頻道 字號:       轉發 列印

  人民網11月7日電 兩岸領導人習近平、馬英九7日將在新加坡會面,就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交換意見。這是1949年以來兩岸領導人的首次會面。消息公佈以來,社會各界熱議不斷。輿論認為此次會面在兩岸關係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這將有利於兩岸雙方加強溝通、增進互信、管控矛盾分歧,鞏固共同政治基礎,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維護臺海和平穩定,也有利於地區和平穩定。關於這次即將開啟的“習馬會”,哪些問題最值得關注?本網梳理出十個熱點:。

  1、如何促成?——雙方經過密切協商

  中共中央臺灣工作辦公室、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主任張志軍表示,實現兩岸領導人會面是我們的一貫主張。我們的態度始終是積極開放的。據他介紹,國臺辦和臺灣方面陸委會在2014年建立聯繫溝通機制後,一直就兩岸關係發展中的重大問題保持溝通,努力促進兩岸各領域各層次人員的交流互動,期間曾提到兩岸領導人會面問題。前不久,兩岸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在廣州會面時,再次談到這個話題,就此進行了初步溝通。雙方都認為,兩岸領導人會面對於兩岸關係長遠發展具有重要積極意義。此後,雙方經過密切協商,就舉行兩岸領導人會面達成一致。

  2、見面怎麼稱呼?——互稱“先生”

  此次會面雙方以兩岸領導人身份和名義舉行,見面時互稱“先生”。

  張志軍説,這是在兩岸政治分歧尚未徹底解決的情況下根據一個中國原則作出的務實安排,體現了擱置爭議、相互尊重的精神。

  先生,是漢語裏表示恭敬的稱呼,是對有一定地位與身份的人的一種尊稱。後來“先生”的意義有所外延,但凡德高望重的人,都可以被尊稱為“先生”。當年毛澤東和蔣介石也曾在書信電報往來中稱對方為“先生”。

  3、緣何選在此時?——順應兩岸同胞心願和時代潮流

  張志軍指出,當前兩岸關係再度處於重要節點,面臨向何處去的問題。兩岸同胞期望臺海保持和平穩定,兩岸關係繼續和平發展並結出更多惠民碩果。兩岸領導人在這個時候舉行會面,是兩岸雙方順應兩岸同胞心願和時代潮流共同採取的一項重大舉措,將開啟兩岸領導人直接交流溝通的先河。

  4、為什麼在新加坡會面?——綜合考慮各種因素

  張志軍説,綜合考慮各種因素,這次兩岸領導人會面安排在新加坡舉行。

  新加坡將再一次見證兩岸關係歷史性的一刻。1993年4月,在海協會和臺灣海基會1992年達成兩岸各自以口頭方式錶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基礎上,第一次“汪辜會談”在新加坡舉行,建立了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推進兩岸制度化協商的機制,有力推動了兩岸關係發展。

  5、有哪些議程安排?——握手、閉門會、共進晚餐

  對於習近平、馬英九會面的具體日程,張志軍稱, 11月7日下午在新加坡,首先是兩位領導人握手,然後開始正式見面。見面分兩個階段,一是公開階段,媒體朋友可以在現場採訪,第二是閉門階段,為了兩岸領導人能集中精力來就一些重要問題交換看法。

  張志軍説,會面結束後,由兩岸雙方各自召開記者會,大陸方面初擬定由他本人跟記者朋友來介紹會面相關情況。記者會後,兩岸領導人將共進晚餐。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郭碧娟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郭碧娟

原稿件來源:人民網-臺灣頻道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