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當臺灣“小確幸”遇到大陸“大抱負”

2015年10月08日 08:35: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轉發 列印

當臺灣“小確幸”遇到大陸“大抱負”

  在臺灣大家都是追求“小確幸”,以前我想可能開個咖啡館什麼的,然後什麼事都不要做。可是來到大陸以後會發現,如果不創業,你都不好意思對人家説你在幹嘛,我就不會有在大陸現在的這種抱負心。——翁鬱婷

  上海市徐匯區騰訊創業基地,翁鬱婷和她的飛印公司就在這裡。從最初蝸居在幾十平方米的寓所到現在的幾十個格子間,從寥寥5人的小團隊到三十幾名員工,從用戶寥寥到全國100所學校的客戶群,“飛印”——這個由翁鬱婷和復旦大學幾個校友共同開啟的事業聯盟,在短短1年內就打入全國近百所高校的列印市場!所有這些,這個曾在復旦大學讀書的臺灣女孩是怎樣做到的呢?

  “飛印”不經意間被創意出來

  翁鬱婷原本是臺灣高雄大學工商管理專業的一名普通學生,過著“上課,回家”兩點一線的生活,偶爾與朋友聚聚餐、刷刷臉書,追求著臺灣獨有的“小確幸”。2010年臺灣“陸生三法”通過,改變了翁鬱婷對未來的設想。她隨後參加了大陸港澳臺聯招考試,2012年9月正式成為一名復旦學生,攻讀經濟專業碩士學位。

  談及和“飛印”的結緣,翁鬱婷時常有種不真實的感覺。年輕人創業的想法常常是不經意間的一個創意,“飛印”就是這樣被創意出來的。翁鬱婷等人在詳盡的市場調查後發現,學生海量的列印需求以及客戶精準投放廣告的需求是可以有機整合起來的。於是,他們借鑒國外經驗,打造出一種全新的商業運作模式——給客戶在列印紙一側刊登廣告,學生就可以享受免費列印,實現了學生和廣告客戶的雙贏。

  一個想法的實現,常常要經歷一系列的實際操作才能達成,“飛印”也經歷了這樣一個歷程。2014年5月,他們正式成立了上海飛印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有了明確的目標,緊接著他們就制定了詳細的計劃,按照各自既定的目標,開始分頭實施。翁鬱婷負責的是校園推廣部分,要如何同那些列印店的老闆們尋求合作才是最大的問題。為此,翁鬱婷著實下了一番功夫。

  原來,每當翁鬱婷走進一家列印店,跟老闆説明合作的想法時,這些人都表示不願意。“要怎麼找到這塊敲門磚呢?”漸漸地,翁鬱婷發現,這些列印店的老闆都是湖南人,於是有了主意。她在學校找來了她的同學——一個湖南小夥子,代她和這些湖南列印店的老闆們聊鄉情、拉家常。“有時候還請老闆吃個冰棍什麼的,然後老闆就會很好説話了!”回憶起那段往事,翁鬱婷哈哈大笑起來。就這樣,各個列印店的大門終於為“飛印”打開了!

  全力投入到未來的發展中去

  “大學生創業最缺的就是人才和資金。”翁鬱婷表示,復旦學生中各方面的人才比較多,5位創業夥伴有著不同的專業背景和特長,在團隊運作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在申請上海市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會提供的資金方面,學校給予了很大幫助。同時,這個5人小團隊還運用自身的特長去參加各種大學生創業比賽,在建立團隊信心的同時也募集到了一些創業資金。尤其是在2014年,翁鬱婷等人在參加美國麻省理工的創業賽時獲得了中國區的第四名的好成績。正是這一系列的努力和各方的支援,“飛印”這個成立僅僅1年的公司,開始飛快地運轉起來。

  目前,“飛印”已擁有一批高品質的客戶,業務拓展至除上海外的北京、廣州等16個省市的100多所學校。而“飛印”的服務範圍也不再局限于校園“免費列印”,而是從列印服務切入到學生資料分享管理及校園生活服務等,包括紛印雲列印、紛印文庫及紛印雲盤等。據翁鬱婷介紹,紛印雲列印可以將需要列印的文檔上傳至雲端,然後設置好列印版面,之後通過紛印的 App 直接去列印店掃描二維碼,即可取得屬於用戶的個人文檔。

  對於以後的發展,翁鬱婷表示,近期會著手覆蓋全國各個高校,提供列印、文檔管理一系列越來越好的服務,將用戶導向紛印雲並增強黏性;從長遠來看,可以由紛印雲資料分享的主打功能拓展出其他線下生活服務等。

  今年7月,翁鬱婷從復旦大學經濟管理專業畢業,而她也全部投入到“飛印”未來的發展中去。談及這段創業的經歷,翁鬱婷説應該算是人生很大的轉捩點,以前在臺灣大家都是追求“小確幸”——可能會去當職員或者開個咖啡館;可是來到上海,就馬上變成“大抱負”了。

  “可能還是會有‘小確幸’,但是一定要先去實現‘大抱負’!”翁鬱婷非常堅定地説。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