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兩岸合拍影片産銷兩旺

2015年09月30日 14:27: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2015年中國大陸電影票房創造了百日突破百億元的紀錄,大陸成為除北美外第一個年度票房突破40億美元的地區。周邊地區電影人艷羨不已,掀起連手大陸合拍電影潮。

  在大陸電影市場蓬勃興起的同時,臺灣電影卻經歷了一段起起落落。上個世紀80年代,掀起新電影浪潮之後,臺灣電影便步入10餘年的低谷。最近幾年,儘管臺灣也曾出現在票房上頗得認可的本土之作,如《海角七號》、《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亦曾在當時引起轟動,但這些影片未能由點連成面,帶領臺灣電影整體突圍。

  並且,2005年至今,無論是譽滿天下的《海角七號》,還是曾在臺灣轟動一時的《雞排英雄》,內地票房均未超過5000萬。而臺灣與內地的合拍電影,《色,戒》、《大灌籃》和《大笑江湖》的均票房過億,《刺陵》、《劍雨》的票房也都在5000萬以上。

  因此,臺灣電影人漸漸意識到,兩岸合拍才是臺灣電影真正的出路,才能打開臺灣電影的困局。對於臺灣電影來説,內地市場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內地龐大的觀眾群和市場,為合拍電影提供了票房保證;同時,內地還有龐大的融資市場支援。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監製葉如芬表示,合拍是全球趨勢,藉由人才、資金、市場等合作,衝高票房。大陸有資金、市場,臺灣主創、技術人才多、也善於造星,是促進兩岸合拍片的本錢。

  自1989年,兩岸第一部合拍影片《小熊貓》問世以來,26年間,兩岸合拍了86部電影,臺灣已成為僅次於香港的大陸合拍影片第二大地區。

  隨著海峽兩岸簽署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的簽署,以及《關於加強海峽兩岸電影合作管理的現行辦法》的實施,臺灣電影不再受進口配額限制,兩岸合拍電影道路大開,合拍片不斷增多,電影業高層的溝通進入快車道。兩岸合拍的《幸福額度》《星空》《LOVE》,都獲得了不錯的評價或市場回報。

  作為上世紀末臺灣最重要的喜劇電影導演,朱延平近年拍攝了《大灌籃》《刺陵》《大笑江湖》等合拍電影,獲得了市場的認可。他曾在一次座談會上表示,臺灣電影還是應該走出去。因為臺灣電影市場小,一部電影成本大多在2000萬至5000萬元新台幣,這種規模的電影在亞洲市場競爭非常吃力。而大陸,八九千萬元人民幣成本的電影比比皆是。

  兩岸之間的文化交流日漸融合也使得合拍電影在情感上水到渠成。一部《LOVE》,讓鈕承澤成為合拍片導演的成功典範。他説,兩岸交流明明那麼密切,在電影中若沒有反映,是很不應該的。“分隔造就了同宗存異,差異性造就了觀眾的興趣。”他説,很多臺灣觀眾在《Love》裏最喜歡的,是趙薇在北京的一段戲,大陸的生活,用臺灣的節奏來呈現。

  今年以來,《重返20歲》《逃跑吧,愛情》《大喜臨門》《刺客聶隱娘》等兩岸合拍片在大陸上映。以《刺客聶隱娘》一片首度進軍大陸的導演侯孝賢表示,大陸商場大,臺灣必定要把握。

  越來越多的臺灣電影人“北上”,到大陸尋求合作拍片的機會,觀眾們也期待著更多的臺灣“小鮮肉”。電影人找到了可以盡情發揮的平臺,觀眾們看到了更多優質的合拍影片,這本就是一件互利雙贏好事。(牟彥秋 綜合整理)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張曉靜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張曉靜

原稿件來源:新華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