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兩岸影視合作進入關鍵期 業界期待“造船出海”

2010年06月22日 06:50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兩岸影視産業合作峰會21日在漳州舉行(台灣網 李徽 攝)

  台灣網6月22日漳州消息    兩岸影視合作走過十七年,合作方向正面臨關鍵時刻。在21日舉行的兩岸影視産業合作峰會上,兩岸業者認為:雙方應進一步放寬政策,放開思路,優化合作模式,共同“造船出海”,在國際市場上讓中華影視片綻放異彩。

  2009年,兩岸影視合作再次刷新往年記錄。據臺灣中華廣播電視節目製作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汪威江透露:2009年,兩岸合拍片時長達到300小時之多,大陸引進臺灣電視劇時長首次突破500小時,佔全年引進總量的四分之一。臺灣引進的大陸影片時長達到了4200小時,這組可喜數字證明了兩岸影視實質交流的蓬勃現狀。

  而與香港相比,這一現狀顯然還有巨大的提升空間。中國電影合拍公司總經理劉恂指出,在目前大陸的合拍片中,70%以上是與香港合拍,“合拍片已經成為支撐香港電影市場的主力軍。” 最近八年,大陸與臺灣的合拍片僅佔大陸合拍片總量的8%。如何突破以往兩岸合作的“溫柔路線”,放寬政策,放開觀念,放活思路,成為兩岸合作上需要調整的迫切問題。

  事實上,近年來隨著兩岸關係不斷良性互動,國家廣電總局在傾聽臺灣業者的基礎上,發佈了一系列促進個兩岸合拍電視劇、鼓勵臺灣業者到大陸拍攝節目等惠及臺灣業界的利好政策,切實促進了兩岸影視合作的蓬勃發展。

  但大多數臺灣影視業者,仍希冀兩岸雙方進一步擴大政策開放程度。國家廣電總局港澳臺辦副主任曹寅在峰會上也透露:廣電總局目前正在配合兩岸商簽ECFA的進程努力籌劃今後將兩岸廣電合作納入這項制度化安排。

  對這一點,與會臺灣影視業者樂觀其成,有業者表示:“自CEPA簽訂後,大陸放寬了香港電影進入大陸市場的限制,激勵香港電影導演在創作拍片上有更大空間,相信ECFA的商洽必然會更大力度拓深兩岸影視業合作層次,並幫助臺灣電影人進入更廣闊的華語片市場。


  臺灣地區在影視編劇創意、製作人才、行銷推廣上的長期以來擁有顯著優勢。近年來,大陸憑藉廣闊市場、文化底蘊和雄厚資本産生強大吸力,而與此同時,臺灣受市場容量資金所限,影視産業市場低迷,競爭激烈。臺灣雅晨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認為,這也促成臺灣演員職業化程度和性價比,遠遠優於大陸,這使“質優價廉”的臺灣影視演員已經成為臺灣影視産業的一大新興優勢。

 

  有優勢互補,才能攜手雙贏。兩岸影視人都認為:當前,正式兩岸影視産業合作交流的關鍵期和機遇期。臺灣中華廣播電視節目製作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汪威江認為:目前兩岸影視産業合作正在遭遇重要的關鍵時刻,雙方的影視政策、合作模式、策劃創意等都面臨著來自國際的嚴苛檢驗。“在全球影視傳播産業的變革中,只有樹立起自己的品牌,嘗試改變觀念,打開思路,創造新的合作模式,才能在這一關鍵時刻更上層樓。”他特別提出,韓國影視作品的成功經驗值得兩岸深思與學習。


  中國電影合拍公司總經理劉恂也同樣希望兩岸影視業者把目光放遠,看到更廣闊的海外市場。“兩岸的影視合作潛力無限,應該利用現有政策,求同存異,優勢互補,放開手腳,共同造船,讓載著中華優秀文化的大船揚帆遠航”。(記者 李徽)

 

 

兩岸業者互動熱絡(台灣網 高斯斯 攝)

 

 

兩岸業者希望有更大合作空間(台灣網 高斯斯 攝)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李徽 ]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