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小確幸”也有大未來

2015年07月23日 09:33: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小小的涮涮鍋店是蕭哲文和林敬堯的人生舞臺。何自力 攝

  林敬堯相信鮮活的人生能灌溉出美味的阿堯料理。何自力 攝

  魚漿泡芙 何自力 攝

  青春是可以料理的。林敬堯和他的夥伴都這麼相信。何自力 攝

  蕭哲文、林敬堯和阿凱(右起)都在認真做美食和食材。何自力 攝

  烤蘑菇 何自力 攝

  生魚片 何自力 攝

  “就像美味的日式料理要用最新鮮的食材來製作一樣,幸福的人生也要用青春來奮鬥。”

   開家咖啡屋衝杯冷熱飲,辦家餐廳做道菜肴,如此這般的“小確幸”會有大未來?在遇見蕭哲文和林敬堯之前,答案是懷疑多於肯定。

   出臺北捷運芝山站,便是店挨著店的福華路。蕭哲文和林敬堯的“私宅”涮涮鍋就擠在一個巷口邊。

   不惑之年的蕭哲文,日式手串料理高手。從小衣食無憂,且有家人寵愛,但有著一顆“不安份的心”,上大學選擇的是體育專業。“大學就開始了創業”。蕭哲文説。30歲時他放棄250萬元(新台幣)的年薪,別妻離子,瞞著家人到日本學習手串,理由簡單:只是為了自己想要的人生。

   如今蕭哲文的名片上,除了營養師、品酒師之外,還紀錄著他成功的足跡:兩家手串店,一家燒物店和兩家涮涮鍋店。蕭哲文在長炭950度的炭火上,烤出了最美味的串燒,也鍛造了有意義的人生。

   青春,原本是可以用來料理的。蕭哲文焠煉人生的哲學,同樣也在 29歲的林敬堯身上得以印證。

  當初為了學習更多不一樣的料理,林敬堯從臺南老家到臺北“北漂”。在外工作5年多,“我比任何人都打拼”。林敬堯堅持親自去購買最新鮮的食材,不是淩晨就是清晨,這對愛睡懶覺的年輕人是難以想像的。“我一直用我的堅持、任性及生活態度來活化料理。”

   “日本料理是我的基底,呈現食材本味是我的初衷。我想做的是屬於我個人風格的料理,這是一種用生活灌溉出來的阿堯的料理。” 有夢想的林敬堯現在在臺北料理界越來越越有名氣。

   “是英雄惜英雄”。蕭哲文如此評價他與林敬堯的合作。更是用最好食材做最好料理的執念。蕭文哲的手串用的雞是有“臺灣第一土雞”美譽的桂丁雞,林敬堯用的海鮮全部是野生的海鮮。蕭哲文和林敬堯相信,在因為快食而食安問題頻發的當下,用良心,用真誠,用敬畏來做餐飲更值得守護和堅持。“這樣做有時不被人理解。”蕭哲文説。

   從小在單親家庭長大的林敬堯有個“非常嚴厲的”父親,因此他和父親的關係非常僵。隻身闖蕩臺北的經歷,以及結婚生子,讓林敬堯體會到“我有個非金錢上的富爸爸,他讓我學會了如何堅強獨立!”如今林敬堯跟父親的關係變得更加良好融洽。

   林敬堯説,作為一個廚師,最初真的很單純只是想要開家小小的店,可以作料理,根本沒想過會不會賺錢和怎樣賺錢。當店開了,卻發現不一樣了,有十幾個人靠我吃飯了,要操心的太多,要做的太多了。

   “這迫使我必須再成長”。林敬堯對記者説。他説他必須學會經營管理,把小店做成一個更好的企業。談到未來,林敬堯説,接下來也不排除北中南都開分店做出品牌來。 蕭哲文説,他和林敬堯更不排除到大陸發展。

   “希望我能學習更多更不一樣的新事物,接受愈來愈多的挫折讓我更成長”。因過早工作而中斷了學業的林敬堯説。

   也許,人們可以抵禦美食的誘惑,但人們卻無法阻擋奮鬥者的青春腳步,誰又能懷疑小確幸也能創造大未來?(記者何自力 李慧穎)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張曉靜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張曉靜

原稿件來源:新華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