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洪秀柱:國民黨最窮“大選”候選人 不搞“臺獨”

2015年07月19日 08:16: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洪秀柱:國民黨最窮“大選”候選人不搞“臺獨”

  洪秀柱(資料圖) 劉震 攝

  中國國民黨今天(19日)將處理該黨角逐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候選人提名案。在黨內初選過關的臺灣立法機構副負責人洪秀柱有望獲得正式提名。這是一位怎樣的參選人?

  少時家中貧苦 從政是為告慰父親

  1948年出生於臺灣的洪秀柱,祖籍浙江余姚,在家中4位兄妹中排行老二。

  洪秀柱少時家中貧苦,為島內“白色恐怖”受害家屬。她目前因此自稱是國民黨史上最窮的“大選”候選人。

  洪秀柱父親洪子瑜因“白色恐怖”入獄,出獄後40年都沒有工作,只剩母親在工廠上班。經濟壓力下,哥哥和妹妹都曾出養到別家。洪秀柱從小就是全班最後一個繳學費,一直到20歲都還跟妹妹擠在下鋪的單人床。

  談到家庭出身,洪秀柱指父親晚年還在臺灣立法機構幫老“立法委員”代筆質詢稿,換取微薄津貼,未及平反冤獄。

  洪秀柱選擇從政,多半是希望能帶給父親“寬慰”與驕傲。洪秀柱曾透露,父親後半生始終落寞、有志難伸,卻不曾在子女心中埋下仇恨種子,反而提醒子女:“將來有機會服務公職時,必須盡忠職守,認真負責。”

  從中國文化大學法律系畢業後,當時23歲的洪秀柱出任汐止秀峰初中訓導主任,是當年最年輕的訓導主任。媽媽形容當時的洪秀柱是“鳥叫了就出去,鬼叫了才回來”,每天早出晚歸,有時甚至睡學校樓梯間。

  洪秀柱的拼勁也反映在從政之路上。1989年臺灣地區第1屆“立法委員”最後一次增額選舉,國民黨首度辦理黨內初選,曾任基層黨職的洪秀柱決定爭取提名。因為父親一直認為他在“白色恐怖”時期的冤獄牽連子女前途,洪秀柱想靠爭取提名證明,她的前途與父親的境遇無關,也想給父親帶來榮耀。

  在沒有人看好、國民黨內也不支援,父親中風住院的情況下,洪秀柱排除萬難,3個月後成功當選“立委”。

  此後,洪秀柱開始連續擔任8屆“立法委員”,2012年高票當選臺灣立法機構副負責人,這是臺灣女性首次當選這一職務,當月,她又成為國民黨副主席。

  “小辣椒”問政犀利 關注教育

  洪秀柱被譽為國民黨內“第一女戰將”,曾創下“立委”八連霸紀錄,資深程度僅次於臺灣立法機構負責人王金平。她因敏捷機智、咄咄逼人的問政風格,得到臺灣政壇“小辣椒”的封號。

  問政時,洪秀柱聲音洪亮,言語犀利。不少臺灣官員私下表示,最怕的就是被她質詢。

  洪秀柱曾從事教職多年,並於1991年取得美國密蘇裏州東北大學教育碩士。這樣的經歷使得她對教育頗為關注與熱愛,特別著力對涉及臺灣教育改革、教師權益、輟學學生等法案的推動。

  1992年臺灣女性“立委”人數不多時,洪秀柱就被立法機構觀察基金會評選為“臺北縣專職專業立委”;2003年,被澄社評為“議事規則熟、專業性佳、整體表現佳”的第一名召集委員;2008年被《商業週刊》評選為立法機構第6屆教育委員會的第一名“立委”。

  兩岸論述清晰 重大問題直言不諱

  “洪秀柱從投入初選至今,她的政見、主張非常明確,是很有理想性格的人。”這是臺灣大學政治係教授張亞中對洪秀柱的評價。

  自宣佈參加國民黨黨內初選以來,洪秀柱在許多重大議題上主張清晰。

  在兩岸政策上,洪秀柱明確主張在 “九二共識”的基礎上,透過政治對話,確定兩岸的政治定位,簽署和平協議。

  她提出運用由兩岸和平所開創的“紅利”,引進國際資金,創造就業機會,以財稅手段來實現分配正義。

  洪秀柱曾説,兩岸關係進入深水區,兩岸政治對話無法回避。民進黨不能再當鴕鳥或只想用屁股對大陸,應該睜開眼睛看看真實的世界、想想如何做對臺灣人民才最有利。

  洪秀柱表示,大陸興起,“我們可以站其肩膀乘勢而行,他們水漲、我們船高”。她説,她不搞“臺獨”。

  此外,在臺灣島內議題上,比如核能四廠、廢除死刑等備受爭議的重大問題,洪秀柱都直言不諱。

  洪秀柱提出,要採取兼顧民生需求與環境保護的能源政策,不能輕易被民粹所裹脅,明確主張能源政策的順序是:增加綠能、減少碳能、在確保能源供應安全無虞的前提下再減核能。

  在廢除死刑議題上,洪秀柱明確表示反對。

  洪秀柱指自己贏選戰的策略是“依道不依勢,依志不依力,眾志成城、團結于正確道路上”。(朱念 整理)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中國新聞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