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臺灣教授傅崐成:“前瞻性”護航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2015年05月02日 09:23: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題:臺灣教授傅崐成:“前瞻性”護航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中新社記者 許婧

  “在最短時間內建設完成一個強盛的海洋中國”,這是63歲的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上海交通大學極地與深海發展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傅崐成教授最大的心願。

  出生於臺灣屏東的傅崐成,係“兩岸四地”公認的海洋法學者,曾被媒體稱為“臺灣海洋立法之父”,從事海洋法學與海洋政策研究已逾30年。傅崐成14年前由臺灣大學應聘廈大擔任兼職教授,2011年全職到大陸工作,目前上海、廈門兩頭跑。

  此番來上海,緣于傅崐成創刊主編的《中國海洋法學評論》創刊10週年峰會,他邀請了兩岸四地專家學者匯聚上海,共話如何維護國家海洋權益,護航“一帶一路”。

  “中國沒有開闊的外大陸架,但經濟生活必須仰仗海上交通,必須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當記者提出想聽聽他“如何用法律護航21世紀海絲的具體建議”時,傅崐成利用午休時間在辦公室從中國海洋地理談開去。

  中國擁有1.8萬多公里的陸岸線,以及面積在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島5000多個,島嶼岸線1.4萬多公里,“但其實是海洋地理不利國家”。

  為增進亞歐非大陸及附近海洋的互聯互通,構建全方位、多層次、複合型的互聯互通網路,中國當局近期提出了建設“一帶一路”的總體規劃。

  傅崐成憂心的事有不少,與鄰國之間的國際海洋邊界尚未劃定完畢;沿海各省、縣市之間的海洋邊界也尚需儘早劃定;海上執法活動的規範;海上涉外權益的維護;維護合法海洋活動所涉及的一些國際組織與國際立法推動……

  令他欣慰的是,20年前曾發表的專書《南(中國)海法律地位之研究》,以國際海洋法的視角解讀了南海U形疆界線的定位以及南海海域的三個層級。

  如今,書中主張以‘歷史性水域’為南海‘U形線’內水域定性已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法》採納,“去年,湖南地圖出版社出版的豎版中國地圖中,也在南海海域明確標出了中國在南海的U型疆界線”。

  “對中國而言,建設21世紀海絲涉及到生存和發展基本需求,自然要努力,但在這個過程中,不可避免會有少數國家的干擾”,有豐富海洋維權經驗的傅崐成想得更遠。“在全球海運貿易中,人與貨物的交流、流通勢必會産生越來越多的法律事務,按照國際慣例,如果發生了涉外貿易糾紛,必須用盡當地救濟的途徑才能用國家法談判,這就需要中國的海洋人才讀透1994年生效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

  在他看來,中國只要尊重國際法、尊重其他國家主權,強調國際誠信,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建設將有助於中國協助世界建立和平、共謀發展。

  眼下,傅崐成將目光轉向了極地與深海發展戰略研究。“要前瞻性服務國家海洋戰略與權益維護,讓海洋更好地聯繫中國與世界”。(完)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尹賽楠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尹賽楠

原稿件來源:中國新聞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