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連戰撰文:兩岸“和平之旅”十週年之回顧與展望

2015年04月29日 08:12: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2005年4月26日,基於兩岸和平、臺灣發展的願景,本人以中國國民黨主席的身份,接受中國共産黨中央總書記胡錦濤的邀請,率團前往中國大陸參訪。此行,除造訪南京中山陵,在北京大學以“為民族立生命,為萬世開太平”為題發表演説,更與胡錦濤先生會面,並共同發表了五項共識。如今回顧十年之前“和平之旅”的歷程,至今仍感當時決定正確,意義深遠,不僅深受國際矚目,尤其為消弭兩岸對立而搭建兩岸政黨聯繫之橋,跨出了關鍵的一大步,對日後兩岸關係的發展,更産生了很大的影響。

  2005年民進黨執政不斷衝撞兩岸的現狀,臺灣當政者不僅數度在公開場合刻意發表激化兩岸對立的言論,並在政策上提出“一邊一國”“正名、制憲、公投”的主張,操作“公投綁大選”等作為,使兩岸關係嚴重倒退,兩岸情勢劍拔弩張。在當時嚴峻的時刻,我深覺兩岸關係一定要有新的思維、新的互動,才能化解兩岸的緊張,突破兩岸的僵局。

  面對當年執政的民進黨試圖逆轉兩岸關係現狀,我身為臺灣最大政黨的主席,從監督執政黨、著眼全臺灣人民福祉的立場,從中國國民黨創黨的精神和理念出發,我堅定地認為,國民黨有責任扮演穩定兩岸關係的角色,發揮促進兩岸和平發展繁榮的功能。同時,在兩岸關係十分緊張,臺海局勢迅速惡化之際,臺灣的民意調查顯示,有高達百分之七十左右的民眾支援兩岸和平發展。因此,我本人決定以中國國民黨主席的身份,率團赴大陸訪問,展開“和平之旅”,除了表達臺灣內部“臺獨”以外不同的聲音,更要反映臺灣絕大多數人愛好和平、希望兩岸和解、臺海穩定的心聲。

  這次“和平之旅”的意涵,在於國共兩黨為尋求兩岸和平展開對話,我特別強調“這是難得的歷史性一步,國民黨希望能對‘兩岸交流新紀元’做一推手”。並且也就當時日益升高的兩岸局勢,向大陸反映臺灣的主流意見,表示:“臺灣本土意識不等同‘臺獨’意識,而臺灣少數人的政治意見雖不是國民黨所能贊同,國民黨仍不希望看到由於這些少數意見而造成兩岸關係惡化。”

  十年之後重新回顧這段歷程,不禁感到當時進行“和平之旅”實在是承先啟後且任重道遠的工作,同時符合振興中華民族、國家和平富強的一貫精神!簡言之,它是歷史潮流之所趨,是兩岸同胞民意之所向。

  此行,最重要的意義,乃是我以中國國民黨主席身份與當時的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先生的會晤。因為這是1945年國共兩黨領導人簽訂“雙十協定”後,60年來兩黨領導人的首次見面會談,所以受到兩岸民眾和海內外媒體的高度關注。在這樣的接觸交往和會談中,雙方不僅建立初步的互信與共識,在會後更共同發表了五項共同願景。

  此次“和平之旅”,國共雙方形成了“建立黨對黨定期溝通平臺”的共識。據此,從2006年到2008年,國共兩黨進行了3次經貿文化論壇,針對兩岸海空直航、經貿和農業合作進行廣泛的意見交流與討論,並形成諸多共識,使得2008年國民黨重新執政後,可以在這種國共對話、協商的良性基礎上,很快地恢復自1998年以來已中斷10年的兩岸海基、海協兩會之協商,並簽署“海峽兩岸包機會談紀要”及“海峽兩岸關於大陸居民赴臺灣旅遊協議”等,迅速達成兩岸直航、開放大陸觀光客來臺旅遊的政策目標。

  自2008年中恢復的海基會與大陸海協會的兩岸制度化協商,迄今已舉行10次兩岸兩會高層會談,共簽署21項協議並達成2項共識,使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朝更制度化、機制化的方向發展。兩岸關係的調整與變化,不僅普獲國際社會肯定,當前的兩岸情勢,更是60餘年來最為平和的狀態。這顯示“和平之旅”確實帶動兩岸關係的良性發展,當時雙方所堅持的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路線是正確、有效的,富有開創性的!

  檢視“和平之旅”的貢獻與影響,實具有“結束國共60年來的對立狀態”、“緩和臺海緊張情勢”、“建立國共兩黨互信基礎及溝通管道”、“鞏固東亞地區和平”等四大意義:

  一、結束國共60年來的對立狀態

  “和平之旅”是國共兩黨領導人60年來首度會晤,象徵著國共兩黨60年來的對立狀態已經結束,雙方改變“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的立場,願意跨越海峽的溝通,重新展開互動交流。借由“和平之旅”拉近了兩黨的距離,化解自國共內戰以後的對立情勢,必將在中國近代歷史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

  二、緩和臺海緊張情勢

  “和平之旅”乃是運用新的思維,成功扭轉兩岸緊張對峙情勢朝向和平穩定方向發展,展現追求兩岸和平、臺海穩定的期盼,以及國民黨希望終止兩岸對立、反對“臺獨”、謀求臺灣人民利益的努力,進而增進兩岸同胞之感情,促進兩岸之互信,從而也奠定了未來兩岸交流協商的基礎。

  三、建立國共兩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的互信基礎及溝通管道

  “和平之旅”後,國共兩黨依據“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中“建立黨對黨定期溝通平臺”的共識,設置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溝通對話平臺。自2008年國民黨重新執政,兩岸溝通的管道更大幅度增加,除國共平臺外,兩會協商以及兩岸研究機構的交流,兩岸官方和民間的互動,更是無以數計,開創彼此合作契機,發揮了極為重要的影響。

  四、鞏固東亞地區和平

  在民進黨執政時期,臺海局勢一直引起亞太各國的高度關注,擔心兩岸緊張情勢擦槍走火而危及東亞地區的安全與和平。直到“和平之旅”成行,國共雙方進行會談,使大陸充分了解臺灣絕大多數人愛好和平、希望兩岸和解、臺海穩定的願望,體認到中國國民黨仍然是臺灣堅定的反對“臺獨”、追求兩岸和平的重要力量,從而緩和了兩岸緊張對峙情勢,進而能夠鞏固東亞地區和平。

  結 語

  2005年的“和平之旅”,乃兩岸關係從緊張對峙的情勢走向和平穩定發展的關鍵行動,也是深刻影響臺灣發展、兩岸互動的重大事件。當年我們決定用大歷史的眼光、新時代的思維,來解決舊曆史遺留下來的問題,事實證明我們走向的是光明、坦蕩、正確的大道!

  2013年、2014年本人和習近平總書記的會面深談,令本人再次感受到習總書記承接大任,以兩岸同胞福祉為依歸,以民族長遠利益為目標,促使兩岸關係從對抗走向和平,從封閉走向開放,血濃于水、大義情懷,充滿其間的定見與前瞻。

  如今兩岸之間已經啟動了對話協商的平臺,搭建了交流合作框架,未來更要為兩岸建構永久和平、永續發展的環境,加速兩岸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社會的交流合作,真正整合兩岸實力,形成巨大的發展能量,對世界經濟、國際和平發揮影響力。本人相信兩岸的未來,將是充滿和平發展的康莊大路,兩岸民眾共同攜手打造一個開放、穩定、合作的環境,帶給人民安和樂利,子孫長遠幸福,為偉大復興的中華民族開創新境界、新天地,讓21世紀成為中華民族輝煌燦爛的光榮時代。(作者:連戰 為中國國民黨前主席)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張曉靜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張曉靜

原稿件來源:人民日報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