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共同願景”塑造兩岸和平發展主軸

2015年04月29日 09:29:00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2005年4月29日,國共兩黨領導人在北京舉行會談並共同發佈“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推動兩黨關係和兩岸關係發生歷史性變化。十年即過,“共同願景”中提出的大多數主張已經變成現實,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豐碩成果在多個方面得以體現。

  兩岸關係發展成果源自共同政治基礎

  嚴安林(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助理兼臺港澳所所長):“共同願景”最大意義在於其象徵著60年來國共兩黨和解。這些年來兩岸在各領域交流上取得很大進展,經驗在於堅持“九二共識”和反對“臺獨”的共同政治基礎,以及兩岸在保持“大交流、大合作和大發展”之外,更加注重質的提升,從而推動兩岸關係走得更穩更好,更有前景。

  趙春山(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董事長、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教授):2005年至今,兩岸關係發展之所以取得前所未有的重大成就,主要因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符合當今世界主要潮流,獲得兩岸多數民眾支援;兩岸領導人的決心和兩岸相關事務部門人員的共同努力發揮了重要作用;另外就是兩岸雙方都主張採取“先經後政、先易後難、先急後緩”的順序,務實地推動兩岸交流活動。

  既然和平發展是創造兩岸關係合作共贏的一條正確道路,我們就應擇善固執,一路走下去,並且讓它成為兩岸關係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繼續在“九二共識”的共同基礎上,按照“兩岸一家親”、“兩岸心靈相通”等前瞻性思維積極推動兩岸關係發展。

  兩岸越有歧見越要溝通

  蘇起(臺北論壇基金會董事長):舉凡兩岸欠缺溝通的時期,都是關係最緊張、最危險的時期。而2008年以後,兩岸在互信的基礎上相互坦誠溝通,不僅使兩岸關係轉危為安,而且逐步解決多項難題。即使偶有摩擦或歧見,適時適當的溝通總能把問題控制在可以處理的範圍內。近幾年已經進入“深水區”的兩岸關係,只有依賴更多、更大力度的“溝通”,才能讓兩岸趨吉避兇。除非不想和平解決,不然有歧見,就要溝通;越有歧見,越要溝通;溝通的管道越多、次數越多、層級越高,效果就越好。最近十年的經驗充分證明,兩岸溝通確實可以化解歧見,創造雙贏。

  倪永傑(上海臺灣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共同願景”發佈以來,兩岸在政治關係上取得了“六大成果”:兩岸政治互信不斷增強,確立了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的共同政治基礎;兩岸成立政治互動合作平臺,規劃兩岸政治關係發展方向;建立兩岸事務主管部門常態化溝通機制,提升兩岸政治關係;兩岸開展多種多樣政治合作,共組機構、共同演習;兩岸就臺灣國際參與作出合情合理政治安排,避免內耗;舉辦兩岸和平論壇,跨出兩岸政治對話重要步伐。

  同時,兩岸政治關係的成果表明其有自身發展的規律和法則,與兩岸經貿、文化關係發展規律有所不同,具體可以歸納為四點實踐經驗:即“堅持一中、增強互信”,這是推進兩岸政治關係發展的基本準則,也是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根本保障;“聚同化異、把握節奏”,這是經過實踐檢驗、行之有效地推進兩岸政治關係的基本路徑;“建立機制,增強動力”,這是推進兩岸政治關係發展的基本策略;“整合兩岸,創新發展”,這是推進兩岸政治關係發展的必然要求。

  “共同願景”塑造和平發展的主軸與紅利

  張冠華(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副所長):2008年以來,兩岸經濟關係取得一系列歷史性突破,初步實現了正常化、制度化與機制化。

  具體而言,包括兩岸經濟協商機制恢復、建立並深化;兩岸經濟關係結束“間接、單向”,實現“直接、雙向”;兩岸簽署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邁出自由化、制度化重要一步;兩岸金融交流與合作實現正常化;兩岸新型産業合作取得積極進展。2008年以來兩岸經濟合作取得的成果表明,政治互信是兩岸經濟合作制度化的基礎,只有通過“政經互動、雙輪驅動”,才能不斷推動兩岸經濟合作進程的深化,為兩岸民眾帶來共同福祉。

  朱新民(臺灣政治大學外交係教授):“共同願景”塑造和平發展的主軸與紅利。第一,兩岸在堅持“九二共識”和反對“臺獨”的政治互信基礎上,實現了和解,開創了以“和平發展為主軸”的兩岸關係,為臺灣民眾贏得難能可貴的“穩定的和平現狀”。第二,兩岸間構建制度化的協商機制,以協商對話取代了衝突對抗。第三,在“九二共識”的互信基礎下,兩岸在國際關係方面不再進行衝撞,讓臺灣儘快擺脫了“麻煩製造者”的困境。第四,兩岸建立起涉臺事務負責人的制度化聯繫機制,使雙方建立起類似“熱線”的機制與功能,對維護兩岸和平狀態具有相當重大的意義。

  為了維護與保障兩岸得來不易的“穩定和平”,進一步深化兩岸交流來往,如何進一步建立兩岸的“制度化和平架構”以及簽署“兩岸和平協議”,將成為今後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中最根本、最關鍵的課題。(本文摘自“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回顧與展望”學術研討會上的學者發言)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張曉靜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張曉靜

原稿件來源:環球時報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