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蔡英文為2016大選鋪路 兩岸路線是“最後一哩路”

2014年05月20日 08:21: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轉發 列印

  蔡英文        蘇貞昌         郭泰麟

  5月18日下午,民進黨舉行唯一一場黨主席選舉電視辯論。主席改選,投票定在5月25日。

  由於蘇貞昌和謝長廷退出,只剩下前主席蔡英文和前高雄縣副縣長郭泰麟同臺競爭。這場黨魁改選,形同大鯨魚對小蝦米,蔡英文的高票勝出沒有懸念。

  不過,被視為“陪考”的郭泰麟,有備而來拳拳到位,蔡英文侃侃而談卻招招躲閃。一次政見交鋒,硝煙彌散,謀在2016,橫在蔡英文面前的“三座大山”提前顯現。

  1 “六都選舉”能否實現既定目標?

  蔡英文日前在接受島內媒體採訪時直言,當前最大責任就是把黨主席做好,讓自己成為2016選項。18日,郭泰麟建議修改黨章,廢除“總統”兼黨主席的規定,且黨主席不得參選任何公職。

  如果郭泰麟的政見獲認同,等於堵住了蔡英文的“大位”之路。黨主席到底能不能選“總統”,蔡英文沒有正面回應,只是強調“我們要怎麼限制黨主席不可做什麼事?”每個階段黨主席都有角色要扮演、有責任要承擔,必須問這個階段需要什麼樣的主席,因為民進黨黨員對於黨主席,在不同階段會有不同的期待。最後還補充了一個例子——前民進黨主席黃信介當年也曾在黨的期待下,參選新北市長,並帶動當年選戰的氣勢。言外之意,只要黨內有呼聲就選定了。

  參選資格確實是橫在蔡英文面前的“一座山”。一是正如郭泰麟提出的,黨主席和“總統”二擇一的問題,黨內一直存有爭議。二是,年底的“九合一”選舉是蔡英文接任黨主席後要打的硬仗。蔡英文一直不願預測民進黨“九合一”的戰況,並且強調不能低估國民黨的實力。原因在於,蔡英文很明白,如果在馬當局支援度低迷以及“反服貿”等多重利多效應下,民進黨仍然無法實現“六都佔半”的預期,她必然會面臨著引咎辭職的困境。如此,再聚人氣,恐已不易。

  2 如何承擔“反服貿”的政治後果?

  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裏,民進黨杯葛議事,服貿協議遲遲不能生效。反服貿“太陽花”學運中的關鍵人物後又被爆料是蔡英文的青年軍。郭泰麟反問,蔡英文不是稱要概括承受ECFA嗎?

  服貿協議是ECFA後續協商的重要成果,兩岸多輪磋商,業界期待已久。接下來,蔡英文在服貿協議和“兩岸協議監督條例”上的做法與立場,是一個重要的觀察指標。目前學運團體及民進黨所提及的監督條例版本完全是“兩國論”的思維框架,如果民進黨頑固堅持這一版本,恐怕對民共關係的影響相當負面。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政治所副所長陳先才指出,在臺灣已進入選舉期的特殊情勢下,如果民共互信持續削弱,當然會對民進黨重返執政帶來重大的牽制效應。對於重掌民進黨權力核心的蔡英文而言,如何與北京彌補因反服貿而更為疏遠的民共關係,顯然是最為嚴峻的兩岸挑戰。因此,當前蔡英文不但需要承擔民進黨反服貿之後的兩岸政治責任,更要主動去化解大陸對民進黨的相關疑慮。

  針對郭泰麟“黨內涉及兩岸、貨貿等經貿論述不足,未來如何處理兩岸之間簽署的經貿協議”的提問,蔡英文提出一套“先有經濟轉型才有自由化貿易”論述。只是,經濟該怎麼轉型?哪些産業該轉型?她只字未提,還是有聲無影的“空包彈”。

  3 兩岸議題會不會還是“空心菜”?

  蔡英文志在2016年大選,兩岸議題則是通往“總統府”路上一座繞不過的大山。

  18日,蔡英文在結論時特別提到兩岸關係,她説,在兩岸關係上,維持和平穩定是重要的責任。在維持和平穩定中,要把兩岸交往從注重量提升到建設優質的兩岸關係上來,同時必須要凝聚最大共識,讓兩岸交流回歸“民主化”與“透明化”,不再被特定政商人士壟斷。

  兩岸路線是民進黨重返執政的“最後一哩路”。民進黨兩岸路線若不轉型和改革,就無法重登執政舞臺,這一點,蔡英文心知肚明。因此,為給2016“大選”鋪路,蔡英文就兩岸關係發表一些溫和言論,是可以預見的。

  但是,蔡英文並未對“優質的兩岸關係”做更多陳述,亦未對“臺獨”黨綱的存廢表態。有島內媒體發表評論指出,當年她是李登輝“兩國論”的操刀手,後來又阻止陳水扁接受“九二共識”,猶如一名“臺獨女將”。2008年接任民進黨主席後,她拋出“和而不同、和而求同”等似是而非的概念,依然難掩其“獨性”。加上學運中,蔡及其核心圈子人物的激烈態度,僅憑一句“建設優質兩岸關係”,就對其兩岸路線下判斷,恐怕還為時尚早。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