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夏立言接任臺灣陸委會主委 王郁琦請辭獲准

2015年02月16日 14:44: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延伸閱讀:20多年來的臺灣“兩會”人事變遷

  陸委會主委的更疊——李登輝時期

  1988年,時任“行政院副院長”的施啟揚奉蔣經國生前指示,召集連戰等人召開 “大陸工作會報”第一次會議。後來,施啟揚成為了首任陸委會主委。此外,還有蕭萬長、蘇起到了馬英九時代仍能呼風喚雨的人物,也有黃昆輝這樣後來成了“深綠”中堅的另類。

  陳水扁時期。從蔡英文到吳釗燮再到陳明通,從中可看出扁在兩岸關係領域“獨”性日益堅強的脈絡。在蔡英文任內,兩岸交流層面尚有春節包機、“小三通”等積極進展;而到吳釗燮上任後,臺當局開始違背“四不一沒有”承諾並不斷“切香腸”,導致“終統”等危險動作;而到了陳水扁執政末期,接替吳釗燮的陳明通,乾脆直接拋出“中華民國第二共和憲法”草案這樣的“法理臺獨”主張。

  馬英九時期。2008年5月,馬英九延請時任臺聯黨籍不分區“立委”的“深綠”人士賴幸媛出任陸委會主委,出乎所有人意料。“陸委會”主委賴幸媛扮演的是那塊掣肘的“剎車皮”角色。但是當時沒人能想到,賴幸媛這塊“剎車皮”,一做就是四年。平心而論,這四年兩岸關係的高歌前行,確有“陸委會”的積極作用在其中。2012年9月19日,王郁琦接任臺灣“陸委會主委”。

  而海基會董事長經歷多次更疊。

  辜振甫:從無到有的奠基者

  1990年11月,海基會成立,辜振甫以臺灣工商協會理長身份當選第一任董事長。辜振甫是臺灣最知名的“紅頂商人”,與藍綠政商關係都很微妙,因此歷經李登輝、陳水扁時代,董事長一做就是14年。1993年4月27日,汪道涵和辜振甫首度在新加坡隔著長長的會議桌曆史性一握,結束了兩岸38年來不談判、不接觸的歷史。汪辜再聚已是1998年,兩會在上海達成四項共識。然而,就在汪道涵1999年秋天準備訪台時,李登輝發表“兩國論”,推翻了“九二共識”,對話協商的政治基礎不再,兩會商談也被迫中斷。

  2000年陳水扁上臺後,不斷推動“急獨”政策,兩岸協商談判的基礎與前提完全被破壞,兩會接觸長期中斷。此後接替辜老位子的,是陳水扁愛將張俊雄。張俊雄並無兩岸經歷或專長,也沒有展現對兩岸事務的興趣,因此被戲稱為 “空心蘿蔔”。這兩年,海基會的行事歷上,一片空白。張俊雄“高升”後,民進黨內“新潮流係”大佬洪其昌,坐上海基會董事長之位。而事實上,洪其昌不過是陳水扁拉攏新係、粉飾兩岸政策、安撫臺商的一顆棋子。

  江丙坤:實務操作的突破者

  2008年到2012年,江丙坤在海基會的四年,是兩岸兩會從重啟協商談判到收穫豐碩成果的四年,也是兩岸關係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的四年。8次“陳江會談”,江丙坤交出了18項兩岸協議這樣沉甸甸的成績單。

  有評論稱,歷數海基會四任董事長:第一任董事長辜振甫在任14年,任內的聲譽及影響力,甚至淩駕決策單位的陸委會之上。第二任董事長張俊雄及第三任董事長洪其昌,在任的3年,正是民進黨執政的3年,因為“政府”刻意阻撓,因此,兩位董事長有什麼“業績”,實在讓人想不出來,幾乎無從著墨。直到馬英九“執政”,兩岸交流進入暖春,第四任董事長江丙坤,才真正將海基會“協商、交流、服務”的功能發揮到了極致。

  2012年9月19日,林中森接任臺灣“陸委會主委”。

資料圖片:林中森

  資料圖片:林中森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新華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