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新太陽”朱立倫如何安內攘外拼兩岸?

2014年12月31日 08:12: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轉發 列印

朱立倫能否帶領藍營重整旗鼓飽受外界關注。

  朱立倫能否帶領藍營重整旗鼓飽受外界關注。

  農曆馬年即將過去,島內政局也多了新的變數。國民黨將於明年1月份進行黨主席補選,替代之前為“九合一”敗選負責的馬英九。如果沒有重大意外,作為唯一參選人的新北市長朱立倫篤定當選。有媒體評價説,一再宣稱國民黨不需救世主的政治明星朱立倫,在眾多黨員加持下,儼然眾望所歸,已成為黨內最耀眼奪目的一顆“新太陽”。那麼問題來了,敗選後的國民黨需要安內改革整黨,綠營氣勢咄咄逼人,作為黨魁在選舉博弈中也容不得半點閃失,兩岸關係更需要行穩致遠,面對千頭萬緒,“新太陽”會釋放出哪些政治智慧的光芒?

  百年老店能否彰顯世代交替的新氣象?

  最近一段時間,朱立倫一直在做的一件事,就是不停為陷入低潮的國民黨打氣。28日上午他面向國民黨基層黨員舉辦了一場政見説明會,在會上一語雙關表示,國民黨現在的處境就和外面的天氣一樣,遇到寒流、遇到海嘯,希望黨員可以振作,找回創黨精神。

  僅僅務虛打氣是遠遠不夠的。朱當選國民黨主席後,就要面對一系列棘手的問題。首先,“立法院長”王金平國民黨黨籍案訴訟是否撤銷,不但牽涉在“馬王政爭”中的表態,更是他如何“整黨”的一個風向標。面對外界“外戰外行,內鬥內行”的非議,如何在“凝聚黨內團結”及“維護考紀制度”間衡平考量,考驗其政治智慧。

  外界更關注,朱立倫走馬上任後,能否展現大破大立、破釜沉舟的黨務改革決心及作為,彰顯世代交替新氣象。例如,黨務人事是否大換血?黨內大老的“榮譽”職銜要不要那麼多?此外,如何應對網路新媒體的衝擊、回應外界呼籲的黨産透明化,都是嚴峻挑戰。

  過去一段時間,當局領導人身兼國民黨黨主席,執政黨的運作模式是“以黨輔政”。朱當選後,將成為國民黨這個百年老店首次因敗選出現“黨政分離”的模式,黨政運作的磨合也在所難免。例如,朱立倫若以新北市市長身份出席“行政院會”,就會出現國民黨黨籍的“閣揆”指揮黨主席;當朱主持中常會或中山會報時,又是以黨主席指揮部分列席的“行政院”負責人,如何協調理順黨政運作的矛盾,也需要靈活手腕和政治頭腦。

  朱立倫27日上午陪同馬英九參觀新北市企業,這是他宣佈參選國民黨黨主席以來首度與馬在公開場合會面。有島內媒體觀察到,朱立倫頻頻主動向馬找話題,兩人互動不錯。

  有人説,敗選後馬英九仍堅持當局“總體路線沒有錯”,朱立倫要創新改革,就要走一條“馬修”路線,就會碰到馬規朱不隨的爭議,兩人的互動自然會被心細的媒體捕捉並放大處理。而事實正是如此,從停建核四,到拋出加薪與放假等吸引選民的“小確幸”舉措,朱立倫在不少問題上與馬當局的立場有所區隔,朱要扮演改造國民黨、引領執政路線關鍵力量,如今也到了展現個人領導力與擔當的時刻。

  “內閣”制“公投”會成為與綠營博弈的法寶嗎?

  朱一接手黨主席大印就需要面對的另一項重任,或者説考試,是島內“立委”補選的輔選工作。島內苗栗、臺中、彰化、南投和屏東5席“立委”補選,是國民黨“九合一”敗選後重整旗鼓的第一場選舉仗。面對大環境不利,朱上任後第一張輔選成績單,不僅攸關黨是否止血,更是對朱能否站穩黨內領導地位有直接影響。在“九合一”選舉中潰敗的國民黨再也經受不住一敗再敗的打擊。人心士氣需要重新凝聚,否則百年老店這隊伍就更不好帶了,現在人氣再高,到時萬一敗選也難免灰頭土臉無法服眾。

  當然,面對民進黨這個老對手和島內選舉格局,朱立倫還有更深的考量。之前宣佈參選黨主席時,他就同時拋出“修憲”議題,希望將現行島內雙首長制改為“內閣制”,讓年輕人和公民團體都能參與政治,使臺灣走向一個“權責相符的政治體系”。針對有人認為只要下修投票門檻至18歲、進而擴大公民參與即可,朱立倫刻意強調,這些都是細節,最重要的是建立一個“權責相符”的制度。有人説,“內閣”制“公投”這招棋佈局長遠。近了看,是吸收島內“太陽花”學運和年輕世代的某些政見,拉近百年老店和他們的距離。遠了看,這一招有一定民意基礎,可以與民進黨爭奪年輕選民等新增盤,為爭取“總統”(或“內閣”制首長)大位蓄積能量。

  此外,朱立倫宣佈參選後受訪指出,“若當選國民黨主席,黨組織會堅持與人民站在一起立場,不會顧慮府院的意見。”這不但表明朱立倫與馬英九的政見不同,而且進一步印證,朱所提出的“內閣”制設想,不僅僅是口頭説説。因為“內閣”制實質是對現今臺灣地區領導人權力的削弱。

  而綠營的民進黨由於看好2016,對於朱的“內閣”制提法,態度已從之前的贊同響應轉為保留。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回應,將主動邀請國民黨在內的政黨與公民代表朝野開“國是會議”。朱對此透過幕僚表示,當上黨主席後,“願意與蔡英文坐下來談。”作為藍綠兩個陣營的主將,“英倫PK”將在島內有愈來愈多駁火交接的機會。

  兩岸前行能否留下朱立倫的特有腳印?

  發展越來越密切的兩岸關係,是國民黨政績裏的優質資源。朱主席如何在連主席、馬主席的基礎上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外界揣測,未來朱立倫會否努力接棒前任,促成島內已經開始展望的“習朱會”?對此,朱立倫低調地表示,“等我登記(指參選黨魁)之後,再來問我這個問題。”

  朱接任黨魁已沒有什麼懸念,外界更為關注的是朱任黨主席後,將會走一條有別於馬主席的什麼樣的道路,民眾更為關切的是國民黨的兩岸政策會不會生變。下一步就看朱立倫的兩岸政策論述和走向了。

  有人説,朱在任黨主席之後,除了與民進黨加強溝通協商,盡可能地實現兩岸政策順利實施外,繼續強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將是其主導的一個大方向。而找一個合適的場合實現“習朱會”,不失為朱立倫在強化兩岸關係發展的一個重要選項。而朱立倫在實現“習朱會”上並沒有太大的來自民進黨的壓力,更無須顧忌到身份處理問題,完全可以實現兩岸黨對黨會談的模式。

  “習朱會”如果得以實現,一方面可以實現國共兩黨60多年來最高層級的會面,對促進和化解兩岸政治分歧將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另一個方面,“習朱會”有利於提振國民黨整體士氣,更有利於鞏固朱立倫在黨內的地位甚至歷史定位,也有利於為國民黨改革與創新營造良好的氛圍。如此一舉多得之事,上任後的朱立倫不可能不動心,最少也會暗地裏進行沙盤推演。

  有熱心的媒體甚至就其可能出現的場合提出了建議,包括第十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或者明年3月舉辦的孫中山先生逝世90週年紀念日。

  當然,這些都是比較長遠的設想。朱立倫接手國民黨主席後的最現實的第一件事,就是如何讓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儘快通過生效,跑在中韓、中澳接連簽署FTA生效之前,為臺灣經濟發展贏得時間。(本報記者 任成琦)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黃露佳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黃露佳

原稿件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