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專訪朱衛東:兩岸關係將迎來平緩發展的新常態

2014年12月26日 14:29: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專訪朱衛東:兩岸關係將迎來平緩發展的新常態

  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副所長朱衛東(資料圖)

  2014年,臺灣政局發生重大變化,兩岸關係面臨新的形勢。知名臺灣問題專家、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副所長朱衛東日前接受中新網獨家專訪表示,雖然兩岸關係大格局和發展趨勢沒變,但受島內政治因素干擾,一年來,兩岸關係發展節奏放慢、阻力增大。未來兩岸關係發展將呈現一種新常態,從快速發展的“高溫期”向平緩漸進的“常溫期”轉化。

  專訪內容如下:

  中新網:對於今年大陸方面的對臺舉措,您有何觀察?

  朱衛東:2014年,作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主導力量,大陸繼續保持快速發展的勢頭,內外政策卓有成效,綜合實力和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大陸強、臺灣弱”的兩岸實力差距進一步拉大。

  面對臺海局勢的新變化,大陸領導人習近平在會見臺灣客人的時候就新形勢下的大陸對臺方針政策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論述,系統闡述了具有鮮明“習氏風格”的對臺方略,核心思想是“兩岸一家親、共圓中國夢”,各界對此高度關注、反響熱烈。

  習總書記的講話展示了大陸領導人的務實自信和解決臺灣問題的誠意、善意和耐心。講話用臺灣民眾能聽得懂、聽得進去的語言去談情説理,既溫情細膩又剛柔相濟,具有很強的感召力。

  我理解“兩岸一家親、共圓中國夢”的邏輯關係是:從歷史、文化和血緣等角度看,兩岸始終是血脈相連、命運與共的共同體,兩岸可以一起而且也應該一起去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從現實和未來的角度,大陸將本著兩岸一家人而不是“外人”的思維和做法,給臺灣更多的幫助和支援,與臺灣一起攜手共圓中國夢。中國夢與臺灣的前途是息息相關的,和兩岸夢、臺灣夢是相互連結、目標一致的。大陸是站在全民族發展的高度去考慮臺灣問題的,並不是為了統一而統一,而是為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兩岸人民的最大福祉。

  中新網:您如何評價今年兩岸關係呈現的狀態?

  朱衛東:2014年,海峽兩岸關係發展雖然總體上仍保持前進的勢頭,但受制于臺灣島內因素的變化已呈現出動力減弱、阻力增大的疲態。

  年初,以“張王會”為標誌,兩岸事務主管部門常態化聯繫溝通機制確立,2月“習連會”反響積極,月底兩會領導人在臺北舉行第十次會談達成可喜成果。兩岸關係發展開局良好。

  “張王會”預示著兩岸關係發展將進入到更高層級的全新時代。其所構建的兩岸事務主管部門常態化聯繫溝通機制,是應對兩岸關係進入“深水區”後雙方處理重大敏感事務的客觀需要。作為雙方鞏固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大舉措,對兩岸關係發展的戰略意義是毋庸置疑的:它不僅是兩岸關係發展進程中歷史性的重要一步,也是實現兩岸關係制度化、正常化的必經步驟,將為下一步的兩岸關係良性發展創造積極條件。

  遺憾的是,這種良好的發展勢頭被3月底以“太陽花學運”為號召的“反服貿運動”所打亂,服貿爭議只是一個導火索,背後是民進黨等“臺獨”勢力蓄意“反馬反中”。其結果,不僅服貿協議難以生效實施,而且臺還將制訂兩岸協議監督條例,使兩岸關係發展面臨制度性障礙。此前積極和諧的氛圍迅速降溫,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自2008年以來第一次遭遇急剎車。

  儘管反服貿運動給兩岸關係帶來波折動蕩,但長遠看,不僅不會改變兩岸關係的總體格局和發展大勢;相反,島內朝野這種非理性的惡鬥只會使臺灣經濟發展變得更加艱困,臺灣繼續向下沉淪難以停止。

  中新網:2014年臺灣政局出現哪些變化?

  朱衛東:過去一年,以“九合一”選舉為標誌,島內政治發生了重大深刻的變化,政局發展的變數在增大。

  馬英九為緩解內外困境,多手並舉,強化施政績效、鞏固領導地位,一年來雖然島內經濟有所增長,失業率降低,但是執政困境並未好轉。

  另一方面,民進黨捲土重來的鬥志旺盛、信心大增。在“太陽花學運”中,民進黨通過蓄意操弄學運、煽起民粹、暴力抗爭,收割了政治果實。

  5月底,蔡英文一如外界預期,第三度擔任民進黨主席。蔡再次高票當選,展示了在黨內的強大實力,進一步鞏固蔡“綠營共主”地位,也增大其進軍下屆“大選”的籌碼。“九合一”地方選舉民進黨的大勝,預示著蔡已提前拿到2016“大選”入場券。

  年底“九合一”選舉結果震撼,影響深遠,在一定意義上説具有分水嶺的性質。它大幅改寫島內政治版圖,嚴重衝擊下屆臺灣“大選”形勢,影響政局發展走向。

  中新網:未來兩岸關係會如何發展?

  朱衛東:首先,兩岸關係大格局及兩岸實力差距進一步拉大的趨勢還在強化。大陸對臺方針政策也在新形勢下繼續豐富和發展,始終牢牢把握著兩岸關係發展的主導權。這是兩岸關係未來發展最具根本意義的因素。

  其次,隨著島內“朝小野大”、“藍消綠長”態勢發展,馬當局推動兩岸關係的意願和能力進一步弱化。但為了應對2016年“大選”,國民黨不會輕易放棄它的長處,一定會打“兩岸牌”。

  再次,未來蔡英文和民進黨在其發展“短板”兩岸路線方面,不會對“臺獨”進行實質調整,只會擺出姿態進行策略調整而已。因為,在國民黨的困境越陷越深情況下,民進黨實質調整兩岸政策的動因已越來越弱。今後,大家會看到一個“不棄獨、不言獨、暗搞獨”的民進黨,以及“姿態百變、本質不變”的蔡氏“柔性臺獨”。

  總體來説,未來一個階段,兩岸關係發展難度與變數顯著增大,兩岸關係發展將呈現一種新常態,從快速發展的“高溫期”向平緩漸進的“常溫期”轉化,從“兩會協議拉動型”的發展模式向“民間交流內驅型”的自然模式過渡,從互補性的經貿合作向正常化的經貿互動發展。

  從臺灣政局的發展態勢看,如何減小後續政局可能的變化對兩岸關係發展的震蕩和波折,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不中斷、不逆轉,是擺在兩岸面前無法回避的重大挑戰。(完)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中國新聞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