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臺灣美食“登陸”大西北上演舌尖上的“隴臺情”

2014年12月26日 08:37: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臺北的“蚵仔煎”、高雄的“蝦仁焿”、嘉義的“肉燥飯”、新竹的“貢丸”、平和的“蜜柚”……這些傳統的臺灣美食與蘭州牛肉麵、靜寧蘋果等西北特産25日一同亮相在甘肅白銀舉行的“海峽兩岸國際食品嘉年華”美食節上,在地處大西北的甘肅上演舌尖上的“隴臺情”。

  25日,為促進臺灣與大陸西北地區的交流,海峽兩岸國際食品嘉年華在甘肅白銀開幕,臺灣100多家廚藝界代錶帶來近200種臺灣美食及特産現身白銀,與大西北牛肉麵、羊肉等特産同臺“PK”。

  美食節活動負責人梁曉紅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此次參展的有臺灣古坑鄉農會、海峽兩岸農業協會、臺南縣農會等協會等機構。其中,很多名廚和廠商多來自臺北、高雄、臺中、臺南等各個縣市。此外,還有來自花蓮的原住民同胞,帶來臺灣具有特色的美食和大西北民眾分享、交流。

  在現場,臺灣商家展示琳瑯滿目的美食、特産、保健品等,還有部分臺灣新科技産品展覽。此外,還有甘肅各地美食特産展銷。梁曉紅説,通過此次海峽兩岸國際食品嘉年華促進隴臺“美食對話”,為此後臺灣美食開拓西北市場“打前戰”。

  當日,來自臺灣新竹的張筠傑帶來自己生産的純天然鹼性活水“叫賣”。他介紹,這種水通過提取海底的珊瑚,加入活性元素,常喝有益於老年人高血壓、高血脂等常見病,在臺灣廣受歡迎。“第一次來大西北,覺得甘肅人民很熱情,對我們非常友好,很照顧,喜歡這裡”。

  今年52歲的白銀市民王白玲早早和朋友約好在美食節現場等候。開幕不久,她便花400多元人民幣買回了黃金蟹丸子、臭豆腐、臺灣粽子、花生牛軋糖等多種臺灣特産。“第一次能在家門口看到來自臺灣的美食,很親切,帶回去也讓家人嘗嘗來自臺灣的味道。”

  梁曉紅認為,美食帶來的是文化的交流和共融,將會促進隴臺彼此了解和認同。“隨著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不斷推進,隴臺經貿合作前景廣闊。”(王軍)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黃露佳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黃露佳

原稿件來源:中國新聞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