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學界:臺灣民眾中華民族認同呈現“深層穩定”

2014年12月24日 09:00:00 來源:中新社 字號:       轉發 列印

  解讀“臺灣競爭力論壇”近兩年8次季度性“國族認同”調查結果,臺灣政治大學研究員吳東野等學者23日在臺北認為,臺灣民眾認同自己歸屬中華民族的比例穩定保持在八成以上,呈現為一個深層穩定結構。

  綜合8次民調結果,臺灣民眾的中國人認同比例,從去年的57%降為今年的52.7%;但從今年發生“太陽花學運”的第二季度開始,該比例已從兩年來最低點的46.8%逐漸回升,第三、四季度數值分別為53%和55.8%,明顯高於不認同的比例。

  在23日于臺北舉辦的2014第四季臺灣民眾“國族認同”研討會上,吳東野就此指出,值得注意的是,現實政治因素的變化例如學運,對臺灣民眾的中國人認同産生影響,但並未造成關鍵性的變化。

  對於“九合一”選舉慘敗後中國國民黨的兩岸政策被質疑的現象,吳東野引用最新公佈的第四季度調查數據:63.7%的民眾希望民進黨支援兩岸開放交流,68.6%認為改變阻撓兩岸交流的立場更有利民進黨贏得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相反只有7.9%認為堅持阻擋立場才是勝選的最佳政策。

  他指出,顯見,臺灣民間雖不滿意國民黨的治理,但仍期待兩岸關係能和平發展。

  觀察兩大政黨後續作為,吳東野指出,有望在明年1月中獲選為國民黨主席的朱立倫,其推動“內閣制”等主張在實際推動與執行上困難重重,當務之急應是團結黨內人心,並與民進黨尋求臺灣經濟向前發展的共識;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若持續否定“九二共識”、縱容“反中”情結,即便贏得2016年選舉也很難在兩岸關係上順利往前走,“今後北京不會坐視‘臺獨’再跨前一步”。

  出席座談的臺灣文化大學政治係副教授林忠山指出,臺灣競爭力論壇此次第四季調查在民進黨大贏的“九合一”選舉後進行,未料民眾的中國人認同比例不降反升;這顯示,影響此次地方型選舉的主因,是對馬英九施政的不滿意,“國族認同”涉及血統、文化、歷史、政治等多元因素,保持著一定的穩定性。

  臺灣競爭力論壇執行長謝明輝指出,已持續進行8次的追蹤調查揭示,多數臺灣民眾對兩岸關係採取一種相對務實的態度;而這種認同的高度穩定性,將是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的重要基石。(記者 劉舒淩 鄭巧)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黃露佳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黃露佳

原稿件來源:中新社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