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專訪蔡衍明:站在中華民族角度促進兩岸互信

2010年07月26日 00:02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資料圖:臺灣旺旺集團董事長蔡衍明。  中新社發 許曉青 攝

  從大陸臺商“米果大王”,進階臺灣最大民營媒體集團掌門人,旺旺集團董事長蔡衍明現在把更多的關注目光,投向兩岸交流與互信的問題。

  在臺北其經營的飯店,蔡衍明在接受本社記者專訪時説,長期以來,臺灣對大陸的誤解不止在上層,更多的是在基層。臺灣2300萬人,去過大陸的僅6、700萬人。對1000多萬沒去過大陸的臺灣同胞,如何與之交流,這是要去考慮的。如果能做得更好,就更完美無缺了。“我們媒體除了做自身當做的事外,還應想如何去促進這種交流。”

  4年前,蔡衍明就有意進軍臺灣媒體界,直到2年後因緣際會下才接手經營中時集團。受訪中,他多次提到辦媒體的初衷,就是化解臺灣人對大陸的誤解,唱旺臺灣,唱旺兩岸。“我感觸很深,很多誤解其實都是被煽動的。”他説,臺灣是他成長的故鄉,長在臺北市大同區,工廠在宜蘭縣。這些地方發展早,本土意識較濃,人都很淳樸,但在早期國民黨統治年代政治上對外省人比較敏感。“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大陸事業,在賺錢的同時也深感大陸在基礎設施、人文、法制建設等各方面的顯著成長。”他自認對兩岸都比較了解,也總想做些有意義的事情,感到媒體可在兩岸間擔當很大的角色跟責任。

  不過,剛接媒體的蔡衍明,就有麻煩。於是,蔡衍明運用了他特有的真誠溝通。這種溝通讓他在以往的2次關鍵階段化危為機:一次是初出商場時前後花2年時間,以誠心打動日本米果商,取得製造技術,使父親交給的宜蘭食品扭虧狂賺;另一次是剛進軍大陸時,克服1990年代初當地履約差的危機,將300多個貨櫃訂單的米果分送上海、長沙等地各級學校學生試吃,品牌一炮而紅。這一次,蔡衍明又讓旺旺中時媒體集團在競爭激烈的臺灣媒體環境中穩步發展。

  蔡衍明説,什麼叫愛臺灣?不分紅橙黃綠青藍紫,怎樣讓臺灣人的日子過得更好,是最基本的原則。而且,兩岸有歷史、血緣的淵源,也有現實發展的休戚相關,大陸今天進步了對臺灣會更好。後來,大家都認同了這一點。

  他指出,“我們裏面先溝通清楚了,才有辦法站在整個中華民族的角度來報道,讓臺灣人更了解大陸。”隨之,集團旗下的《中國時報》、《工商時報》,和中視、中天等平面與電子媒體相繼增加了涉及大陸的內容。

  同時,基於民調有72%的臺灣民眾表示對大陸不了解,蔡衍明又創辦了《旺報》,報頭開宗明義“認識中國大陸,掌握世界未來”、“你是懷有中華民族情感,或是對大陸抱有疑慮,都不能不認識它關心它”。在相當不被看好下,創辦11個月來,《旺報》除了全部報道兩岸關係和大陸新聞,供臺灣民眾了解外,還吸引兩岸大批讀者活躍投書,國臺辦主任王毅還特別接受獨家專訪。蔡衍明笑稱他“滿有成就感,走路有風”,同時報紙較能深論一些看法,也期待大陸方面未來可透過《旺報》,更好地了解臺灣。

  “畢竟兩岸分離了這麼久,有時也不是一般常理可以去判斷事情。”蔡衍明感慨,兩岸交流開放之初即已蓬勃,即使在民進黨當政時期也不能中斷。隨著中國國民黨重新掌權,兩岸進入和平發展,交流日臻佳境。從2005年連戰主席率團訪大陸起,兩岸高層間的交流與互信互諒逐漸建立。現在,大陸省部級負責人已輪番來臺,臺灣高階負責人也應找更多的機會到大陸走走看看。

  “兩岸基層交流,更需要智慧。要讓臺灣人感到做中國人是光榮的,這需要去感覺。現在,大陸各方面的表現,讓臺灣人民越來越有信任感。”“其實,最重要的就是信任感。”“兩岸能團結起來,全世界誰敢看不起我們。”蔡衍明充滿期待。(記者 黃少華)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