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京臺聯動共尋文創合作新入口

2014年12月12日 08:51:00 來源:北京商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京臺聯動共尋文創合作新入口

京臺聯動共尋文創合作新入口

  臺北市文化局局長劉維公介紹臺灣文化産業發展現狀

京臺聯動共尋文創合作新入口

  現場洽談讓兩岸文企共尋合作商機

京臺聯動共尋文創合作新入口

  精緻的文創産品吸引了大量觀眾

  百家臺企組團參展

  文博會于12月11日正式開幕,作為本屆文博會的重點活動項目,京臺兩岸城市文化創意産業商機貿易推介洽談會及交流酒會也于昨晚圓滿落下帷幕。今年共有132家臺灣文創企業參與本屆文博會,希望借助貿易推介洽談會的平臺尋求更多的發展機會。

  參與此次貿易推介洽談會的業內人士表示,加強北京和臺灣兩地的文化創意産業融合,不僅有利於兩地之間的文化交流,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兩地的經濟收入。來自臺灣的陸寶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策劃經理吳貞諭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許多臺灣企業參加文博會就是希望能夠推廣自身的品牌,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們的産品,並且希望可以通過貿易推介洽談會找到志同道合的商業夥伴。”

  文博會的舉辦為北京和臺灣的文創企業提供了高效的對接平臺。隨著兩岸貿易機會的逐漸增多,文化産業交易日益頻繁,未來將會有更多的臺灣文創企業進入內地進行交流合作,也會有更多的北京企業去臺灣推廣文創産品。臺灣文創産業起步早、發展快,但是受到本地市場的限制,無法將其優勢和産業潛能充分發揮;內地的文創産業起步晚,但是市場需求旺盛。北京和臺灣兩地的文化融合不僅能夠使企業獲利,也能促進兩地的文化産業長遠發展。

  優勢互補促成項目合作

  愛心進行銷設計股份有限公司市場總監趙玉琳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公司參加此次文博會的目的是能夠全面了解內地市場。“由於內地的人數較多,對文化創意産品的需求也相對較大,我們希望借此機會來內地考察,然後根據內地的市場情況,回到臺灣後再制訂詳細的方案,而且以後我們也會多參加內地的文化産業交流會。”

  在業內人士看來,一家文化創意企業想要獲得一定的市場地位,首先要打響自己的品牌。隨著人們生活水準的不斷提高,一個僅具有實用性的産品已經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一位來自臺灣的文創從業者告訴北京商報記者:“使用相同的材料和投入等量的資金,具有品牌影響力的産品會獲得更高的市場價值,我們希望通過加強兩地的融合,盡可能地參與文博會這樣的活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産品在內地的知名度,有利於我們公司的品牌化發展。”以臺灣的林果良品有限公司為例,歐洲的許多知名品牌皮鞋公司在臺灣關廠之後,公司負責人將皮鞋行業中具有較高技藝的從業者聚集在一起,組建了一家新的手工皮鞋製作公司,開始創建自己的品牌。

  人才互換成融合趨勢

  值得注意的是,現階段有許多內地的文創企業已經與臺灣的公司開展了相關合作,許多公司為了加強效率,使對方更了解自身産品的設計需求,不僅增加了兩地文化産業方面的溝通機會,北京和臺灣之間的人才交流活動也在逐漸增多。例如,兩地的合作企業可以實施人才交叉培訓,通過人才互換方式了解對方的企業文化和産品內容,促進企業之間的了解,建立適合雙方的運營模式,提升市場競爭力。

  臺灣和北京的許多文化創意産品都具有強烈的地域特色,能夠在當今的市場中獨樹一幟,兩岸之間加強合作交流能夠互相取長補短。北京的優勢是具有廣闊的市場空間,而且人才聚集;臺灣文化傳承紮實並在文化創意産業領域有豐富的經驗。增加兩地文化創意産業的交流活動,讓雙方企業的産品進入彼此市場,使兩地的文化企業擁有更多的商業機會。

  文化産業園區應加速融合發展

  臺北市文化局局長 劉維公

  臺灣文創精品展參加文博會已經八年了,這個過程中我們不僅向內地推出了臺灣的産品,也學習到了內地的文化內容。為了能借文博會增加臺灣文化創意産業的影響力,讓北京和全國各地的朋友觀賞到我們的作品,我們每一年的展覽都力求帶來新穎的設計。現階段,北京和臺灣的文化創意産業發展狀態良好,兩地也建立了多個文化創意産業園區,如果以後可以增加兩地文化創意産業園區的合作,將會帶來更好的效果。我認為文化創意産業應順應市場進行發展,應該在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基礎上進行文化元素的添加,否則設計出來的産品將會只注重藝術性而忽略市場,這樣的文化創意企業很難獲得長遠的發展。

  文化元素産業化有合作空間

  北京市文資辦副主任 劉紹堅

  從國家層面來説,文創産業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國家越來越重視,並在今年首次出臺了《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産業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北京市文資辦現在為了讓該政策落地,牽頭起草了一個行動計劃,現在已經成稿並上交給市政府,近期會發佈。前十年文創産業的平均發展速度大致為16.8%,比整個GDP的增速高8個百分點,在整個經濟當中的比重去年達到12.3%。北京和臺灣的文化産業有很大的合作空間,北京擁有很多傳統文化,但是把這些文化元素進行産業化運作卻有較大的差距,但臺灣在這方面有豐富的經驗,在這一點上合作空間很大。

  參展臺企代表了文創發展的潮流

  北京文博會組委會辦公室副主任 李露霞

  在京臺兩方積極的推動下,臺灣文創精品館已經連續八年亮相文博會,在促進兩岸城市文化創意産業合作,推動兩岸城市文化發展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尤其是我們的精品館,不僅受到市民的關注,而且非常喜愛和追捧,很多人每年都期盼著臺灣精品館和文博會展覽開幕,都期盼著參觀、欣賞臺灣一些創意産品。從這個角度看,精品展是非常成功的。

  臺灣精品館作為文化創意産業博覽會的重要活動,參加推介的臺灣展商都是島內文創領域的精英企業,代表文創産業發展的趨勢和潮流,希望這個活動能辦得越來越好,同時也希望臺灣展商們能參加更多的文博會及其他相關活動。

  北京商報記者 盧揚 沈艷宇 實習記者 鄭蕊/文 張笑嫣/攝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北京商報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