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學者:港臺政治進入後物質主義時代

2014年12月05日 14:49:00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香港和臺灣的政治出現了同頻共振的現象,先是以臺灣大學生為主體的“太陽花學運”,接著是香港大學生的非法“佔中”,再接著便是臺灣新選民在此次地方選舉中拋棄政績不錯的國民黨。兩地政治給人云裏霧裏的感覺,兩地到底怎麼了?

  曾幾何時,大陸在經濟上給予香港最密切關係待遇,並開放自由行,香港經濟由此渡過難關。同樣,為了臺南地區農民,大陸也給予了農産品減免稅之類的優惠待遇。然而,多年經濟上的努力似乎沒有政治上的回報。兩岸三地之間的關係變得更為微妙和複雜。香港的年輕人變得更加排外,兩地之間發生數次網路對罵;而明明是給臺灣好處的服貿協議,臺灣大學生就是不領情。

  其中的緣由讓人一頭霧水。臺中市的治理績效是明擺著的,結果國民黨爭取連任的胡志強卻大輸對手20萬票,治理得很好的新竹市、桃園市也統統輸給對手。不但這些臺灣地方的執政者難以理解,臺灣首富郭臺銘更為懊惱,選民難道不想吃“牛肉”了嗎?

  “郭臺銘們”不理解,包括香港在內,政治文化已從物質主義時代演變為後物質主義時代。成長于經濟困難時期的人們最大追求就是政治穩定以及由此而來的經濟增長,因此其文化和心理上的訴求就是物質主義的,追求的是好工作、豪車和大房子。

  但是,當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發展起來後,成長于富裕環境中的人的價值觀會發生重大轉型,其訴求是更多的個人自由、更好的空氣、不被打擾的生活方式。臺灣年輕人自稱“小確幸”,即追求微小而確實的幸福。這種追求被稱為後物質主義文化。新一代年輕人善於以各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政治訴求,而網際網路為他們提供了平臺。美國密歇根大學“世界價值觀”項目長達30年對80多個國家的研究結果顯示,無論其傳統文化如何,都有一個從物質主義價值觀向後物質主義價值觀轉型的挑戰。

  “太陽花學運”和“佔中”主體大多屬於90後,他們生活于物質豐腴之中,但不滿又時時伴隨著他們,他們更容易以非法的方式來表達政治訴求。這是和傳統的社會運動不一樣的地方。比如工人運動,利益訴求很明確如漲工資,方式也是法律範圍之內的如申請罷工。但後物質主義時代的人們更具有民粹主義的特徵,將所有的非法活動視為合理。在後物質主義時代的“小確幸們”看來,權貴們所擁護的就是他們要反對的。此次的港臺事件是這樣,“阿拉伯之春”時的廣場運動也是這樣。

  從港臺政治生態引發的思考,還應包括更多深層次的問題。比如,我們習慣於以經濟決定論的思維來衡量政治,當出現政治事件時第一反應是從經濟上找答案。我們認為只要把臺灣經濟綁定在大陸經濟的戰車上,臺灣就跑不了。政治固然離不開經濟,經濟在很多時候也決定著政治。但政治並不僅是被作用的,政治有反作用,有時還有著決定性作用。政治有其自主性,政治中的情感因素很多時候不是經濟因素所能比擬的。否則蘇格蘭也不會鬧獨立公投,執政業績不佳的陳菊也不可能以絕對優勢當選高雄市長。一句話,時代變了,章法也應跟上。▲(作者楊光斌 中國人民大學政治學教授)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李寧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李寧

原稿件來源:環球時報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