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公務員或禁用小米手機 臺灣繃緊資訊安全神經

2014年09月24日 09:07:00 來源:海峽導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小米手機涉及的“數據回傳”在島內引發爭議,“公務員禁用”只是後續影響之一。在此之前,臺“行政院”就已經介入處理,決定未來在臺上市的所有品牌手機,都將進行資安認證。這是臺灣首次針對消費性終端産品啟動資安認證機制,顯示了島內對資訊安全(臺灣稱“資訊通訊安全”)的重視。

  強制手機認證、限用應有程式,為保資安自研通訊軟體

  臺當局強調將建立一套完整的手機規範法規及認證程式,計劃在明年底前完成並實施。近期相關部門將邀請所有手機品牌大廠開會“告知”這項全新做法,不管是HTC、蘋果、三星還是華為、中興,各大品牌手機都沒有差別待遇,業者必須“自發性”進行資安認證。

  除了對手機的監測,臺當局也非常重視對手機應用程式的資安管理。在江宜樺于“立法院”被動表態後,臺“行政院”23日進一步強調,不希望公務員用LINE、WhatsApp、WeChat(即微信)等通訊軟體談敏感公務。臺“科技部”及資安單位評估認為,LINE的主機設在韓國或日本,WhatsApp是美國的軟體、WeChat是大陸的軟體,主機和很多資訊都掌握在別人手上。

  按照臺灣規定,“政府”部門的公用電腦要安裝非公務用軟體必須取得批准。現行的通訊軟體中,只有臉書(Facebook)可申請公務使用,其他若無特殊理由一率禁用。但是像LINE這種熱門軟體,幾乎每台手機都會安裝,很多公務員為了方便直接通過LINE處理或談論公務,甚至是傳送加密文件,臺當局因此發函全面禁止使用LINE處理公務。

  臺“行政院”從2個月前,開始測試一個臺灣研發的通訊軟體Juiker,功能與LINE類似,比較少資安疑慮,江宜樺等高官已經開始帶頭使用,希望引導更多公務員改換使用習慣。

  資安計劃一訂16年,從“政府”逐步走向民間

  事實上,面對資訊化與數字化社會的發展,臺灣近年來一直很重視資安工作。早在2001年,臺當局設置了級別很高的“資通安全會報”,由“科技部部長”任召集人、“國安會諮詢委員”任協同召集人,主要用於加強“政府”機關對資訊通訊安全的重視,並陸續展開4個階段、各為期4年的重大資通安全計劃。

  在第一期計劃(2001年-2004年)中,臺當局推動3713個重要“政府”機關建立整體資安防護體系,按“國防”、行政、學術、事業等不同屬性,分別劃分成“A級重要核心單位”、“B級核心單位”、“C級重要單位”及“D級一般單位”,有針對性地建立了4個等級的資安工作要求,目標是在島內建立起一個安全、免受駭客攻擊的資安環境。

  在第二期計劃(2005年-2008年)中,臺當局著重推動“政府機關資訊安全長”責任制度。“行政院”本部、37個“部會”與25個縣市政府,均由副首長兼任“資訊安全長”,負責督導、推動單位內的資安工作。這一階段,還將資安責任等級實施範圍擴及教育體系,納管單位數由3713個增加為6797個,涵蓋了島內80%以上的公務機關。

  在第三期計劃(2009年-2012年)中,臺當局重點推動“資通訊安全發展方案”,因為臺灣已邁向高度資訊化與數字化社會,個人電腦平均每千人擁有582台、每百戶家庭擁有103台,聯網比率近96%,全臺資訊經費支出總額超過2200億元新台幣,因此臺當局開始把推動資安的經驗擴散至民間及企業,與民間合作打造安全的資訊通訊環境。

  臺灣目前正在推動的是資安第四期計劃(2013年-2016年),島內走向4G時代,全臺擁有智慧手機或平板電腦的已高達1330萬人,佔12歲以上人口約六成的比例,臺當局希望進一步強化資安政策,整合“政府”、産業與民眾的資安防護體系,建立可信賴的資安環境。(海峽導報記者 劉強)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海峽導報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