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蔡英文親信訪大陸攪動臺灣 民進黨暗戰此起彼伏

2014年01月21日 07:57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兩岸議題最近成為民進黨黨內“天王”的角力場。蔡英文的核心幕僚、小英教育基金會執行長林全上周率團訪問大陸,被外界視為給蔡英文登陸“試水溫”。民進黨主席蘇貞昌19日晚啟程訪問歐洲,將針對兩岸議題發表演説。再加上謝長廷一直在兩岸議題上“深耕”,並曾破冰登陸,有島內分析人士稱,今年5月黨主席選舉在即,明年黨內“總統”初選選戰打響,民進黨各派系圍繞兩岸議題的競逐氛圍越來越濃,不只是“兩個太陽”(蘇、蔡),而是“三隻老鷹”(蘇、蔡、謝)相互競逐。對此,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張亞中20日對《環球時報》稱,不論是“兩個太陽”還是“三隻老鷹”,民進黨骨子裏永遠是“一邊一國”的“分離主義”,只是披的外衣有所不同,希望臺灣選民不要被他們矇騙。

  蔡英文否認“鋪路説”

  據臺灣“中央社”20日報道,蔡英文當天陪林全舉行記者會,説明訪問大陸的情況。據介紹,去年7月小英教育基金會以“臺灣經濟發展新模式工作坊”名義,邀請中國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院長丁志傑赴臺演講,探討人民幣未來發展走向。在丁志傑的邀請下,小英教育基金會組團回訪。訪問團成員均為蔡英文的重要智囊及幕僚,除林全外,還包括前“國安會”副秘書長江春男、前“經建會副主委”張景森及前“陸委會副主委”邱太三等。他們15日啟程赴大陸展開為期5天的參訪,主要是了解大陸在三中全會後如何規劃在全球經濟發展中的角色,以及未來將如何應對經濟轉型的挑戰。訪問團參訪單位包括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國家統計局數據管理中心等大陸官方機構,還有天津濱海新區以及百度、聯想等企業。

  有媒體詢問此行是否為蔡英文未來登陸“鋪路”,蔡英文20日稱,“現在真的沒有計劃要到中國大陸參訪”,參訪必須要“對臺灣有益”、“對兩岸情勢穩定有幫助”的情況下,或許有一天這些條件會成熟,但“現在並沒有”。蔡英文還把矛頭對準長期活躍于兩岸的國民黨,稱兩岸交流不應淪為特定政黨或少數人壟斷的活動。

  臺“中央社”注意到,在20日的記者會上,對敏感的兩岸稱謂,蔡英文多用“兩岸”、“對方”或“對岸”等詞,較少使用過去常用的“中國”;林全等人則多以“中國大陸”、“大陸”及“對岸”等詞彙交互使用。臺《聯合晚報》稱,看得出蔡英文想保持未來持續推動兩岸交流的可能性,因此採取較為中性的用詞。對於林全此行,大陸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20日接受臺灣媒體採訪時稱,“據了解,臺灣一些財經學者應對外經貿大學金融學院邀請來大陸交流和參訪。這是一次兩岸民間交流活動。”

  “三隻老鷹”的競爭

  雖然蔡英文否認林全此行是為自己登陸“鋪路”,但仍引發島內諸多猜測和聯想。《風傳媒》稱,“蔡英文授權林全的訪中行動,無疑是在宣告2014年她將正式和中國互動”。親謝長廷的“立委”李應元説,雖是經貿參訪,但成員幾乎都是民進黨執政時的“部會”首長,“政治意涵很重,説是蔡英文的小內閣也不為過”。臺“中央社”稱,蔡英文曾任“陸委會主委”,對大陸議題並不陌生,在黨內有謝長廷搶先登陸,並提出“憲法各表”主張,而蘇貞昌又有黨主席職務之便,在“對中政策檢討紀要”有一定發言地位的情況下,蔡英文勢必提出自己的觀點與立場,面對挑戰。民進黨中央執行委員洪智坤認為,蔡英文此舉是為民進黨主席選舉而來,不只是“兩個太陽”的爭奪,而是“三隻老鷹(蘇蔡謝)”競逐。香港中評社稱,蘇蔡謝的兩岸論述光譜也暫時畫出來了,蘇倒向“獨”派,蔡在中間,主張“憲法各表”的謝長廷與國民黨最接近。

  藍綠就兩岸議題競爭激烈?

  對於蔡英文幕僚訪問大陸,臺大教授張亞中20日對《環球時報》分析稱,蔡英文確實有想訪問大陸的念頭,因為這可以欺騙臺灣民眾,讓臺灣民眾以為她是“溫和派”,不是“極端臺獨分子”,這對爭取中間選民確實有用,但實質上蔡英文傾向“臺獨”的基本立場不會改變。張亞中認為,蔡英文目前沒有任何黨職、公職在身,她要是想到大陸訪問,大陸應該不會阻撓,而只是當作一個學者訪問,其效用也就只有如此而已,不要奢望民進黨會改變其“臺獨”本質。

  也有島內輿論呼籲國民黨應該對綠營的動作有所警惕。有分析稱,準備2月登陸的“陸委會主委”王郁琦被“立法院”設下紅線,蔡英文大批核心幕僚卻悄然登陸,這就是島內政黨圍繞兩岸議題的競爭,國民黨得分,民進黨就失分,最好是國民黨杵在那裏不動,綠營拼命向前跑。馬當局沒意識到藍綠在兩岸議題上競爭何其激烈,何其多變,現在仿佛在被綠營溫水煮青蛙。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