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美刊稱臺灣魚叉導彈令大陸“進攻”難上加難

2014年01月08日 09:33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原標題:美刊宣稱臺灣魚叉導彈令大陸“進攻”難上加難

  據臺海網報道,臺灣防務主管部門日前表示,其海軍2013年接受了潛射型“魚叉”反艦導彈,會令大陸的“進攻”難上加難。

  美國《防務新聞》週刊網站1月6日援引臺灣“臺海安全研析中心”主任梅復興的話説,這批導彈包括32枚UGM-84L型導彈,兩枚UTM-84L演習彈、兩輛UTM-84XD導彈鑒定與訓練車。

  這批導彈將分配給海龍793號和海虎794號——這兩艘潛艇由荷蘭製造,柴電動力,20世紀80年代購進。此外臺灣還有兩艘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虹魚級潛艇用來訓練,但消息人士表示這兩艘潛艇已經擱置多年。

  報道稱,雖然臺灣有雄風二型、雄風三型導彈和艦上和空中發射的“魚叉”導彈等一系列反艦導彈,但這種潛射型“魚叉”反艦導彈可以偷襲大陸的目標,包括臨海的陸上目標。

  臺灣防務工業的一名消息人士説,UGM-84L可以攻擊靠港的船隻、港口的基礎設施、電力網路、兵力集結地和指揮中心等沿海目標。

  “從這個意義上説,引進潛射型“魚叉”導彈可以給臺灣一點反擊優勢,”梅復興説。臺灣防務工業的消息人士説,“魚叉”導彈中既有聯合直接攻擊炸彈的慣性模組,也有反應增強型防區外對地攻擊導彈的軟體、任務電腦和全球定位系統。

  報道稱,臺灣的潛艇配備“魚叉”反艦導彈後可以進攻大陸沿海更北邊和更南邊的目標,北邊可以覆蓋上海、舟山,南邊可以覆蓋汕頭、湛江和海南島基地內的新型核潛艇。

  “潛射型‘魚叉’導彈對海峽爭端當然有意義,尤其是如果涉及到發生水陸兩棲襲擊時,”梅復興説。

  “魚叉”導彈的最大射程約為150海裏,這會大幅增加臺灣潛艇目標的覆蓋範圍。目前臺灣潛艇的射程受其配備的魚雷所限,僅為15海裏。

  “配有‘魚叉’導彈的每個潛艇的覆蓋範圍幾乎增大了100倍,”梅復興説。

  報道指出,這一威脅會讓解放軍海軍面臨的艦隊防空問題更加棘手。解放軍海軍已經在處理臺灣自産和進口反艦導彈的難題。

  “探測、快速跟蹤、瞄準像潛射型反艦導彈這樣的目標並指定武器處理將成為大陸海軍防空和作戰系統更加基本的要求,”梅復興説。

  而臺灣海軍的主要挑戰來自研發導彈的長距離發射能力,充分發揮導彈的射程優勢。

  報道指出,過去十年來,臺灣致力於融合兩艘荷蘭潛艇的數據線路終端,從而可以在潛行中收到場外感測器和陸上指揮控制部門的數據。這些終端可以使用桅裝天線,在潛艇潛行時豎起。消息人士稱這已經經過了驗證,是可行的。

  雖然高級“魚叉”式武器控制系統(AHWCS)目前沒有與荷蘭潛艇的戰鬥指揮系統相容,但數據線路可以向AHWCS輸入數據。AHWCS可以指揮複雜的“魚叉”導彈襲擊行動。

  消息人士説,臺灣每艘潛艇將捨棄魚雷以負載更多導彈,這一取捨將迫使大陸重新考慮進攻計劃。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