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金門:“鋼”證如山 昔日炮彈搖身變鋼刀(圖)

2013年12月04日 16:3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記者採訪金合利刀廠吳增棟師傅。(李建偉 攝)

  台灣網12月4日北京消息 《萬里海疆巡禮》採訪團近日來到金門“金合利制刀廠”,這個廠生産的金合利鋼刀品質上乘,已經是頗有名氣的品牌。更傳奇的是它的來歷:全部用炮彈彈殼製成,見證了廈門金門從“炮打炮”到“門開門”的獨特經歷,更吸引了成千上萬的遊客前來一睹它的風采。

  刀廠的佈局亦獨居匠心。走進店舖,各式精美鋼刀閃亮展示在櫃檯裏,旁邊就是一個開放式的制刀車間,店廠相鄰令顧客對制刀過程可以一目了然。吳增棟師傅是金合利鋼刀的第三代傳人,制刀已有40多年,他首創了現場指定炮彈殼制刀的先例,顧客可以親眼目睹每一把鋼刀從炮彈脫胎而來的全過程。

  堆積如山的炮彈是車間裏最醒目的一景。吳師傅説:“這些炮彈都是從58年到78年之間‘交流’過來的,整整20多年。”吳師傅把打炮彈形容成“交流”,意味深長。了解這段歷史的人都知道,那場在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炮戰後來演變為只打宣傳彈,而且形成“單號打,雙號不打”的慣例,這是兩岸用炮彈“交流”的一種默契。也有評論認為是打給美國人看的,表明中國的內戰沒有結束,不可能出現美國期望的劃峽而治的分裂局面。

  吳師傅説:“早期用炸開的炮彈碎片做刀,都已經做完了。現在用的都是沒有炸開的宣傳彈殼——這種彈在空中把傳單撒出來後就落在地上。這幾年兩岸和平了,我們整個金門海邊的雷區到今年全部都清乾淨了,在挖地雷的過程中,把下面的彈頭也全部挖出來了。還有蓋房子、挖地基,也挖到彈頭。所以這兩年出土的彈頭比往年多了好幾倍,一顆炮彈殼就可以做成40把刀。”

  吳師傅一邊説著和平利用炮彈殼的成果,一邊切割下一塊炮彈殼,經過幾道工序,似乎轉眼功夫就造出了一把切菜的鋼刀。意想不到的是,吳師傅雙手捧著剛做好的刀説:“這把刀就送給你們採訪團吧。”為了珍藏這個見證兩岸走出戰爭陰霾、享受和平生活的紀念品,採訪團又請吳師傅在鋼刀上刻了“萬里海疆巡禮金門”的字樣。採訪團把一個精美的皮錢夾回贈給吳師傅,祝願他生意紅火,財源長流。吳師傅接過皮夾説:“更重要的不是錢,而是要把兩岸的感情裝在裏面,這是無價的。”他又高興地説:“我們要順應形勢,只要兩岸能夠和平發展,我的生意就會越來越好,生活的路才能走的更寬、更遠。我們不要重蹈歷史的覆轍,我們要往前看。”(台灣網、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聯合報道 記者何端端,特約記者李建偉、徐秀林)

廢舊的炮彈殼就是鋼刀的原材料。(李建偉 攝)

吳增棟師傅在切割炮彈殼。(李建偉 攝)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