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到關於未來土地改革問題,對從事農業的臺商來説是大利好,兩岸農業合作將可望升級。”臺籍工商管理學專家、廣西外國語學院副院長潘連鄉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如是説。
11月19日至22日,“泛北部灣經濟合作與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學術研討會在廣西桂林舉行。30多位大陸和臺灣專家學者與會。
出席會議的潘連鄉主張把農村建設、農民教育、精緻農業的技術落地,而這些技術臺灣都可以提供。大陸可以學習臺灣先進的農村建設,臺灣的技術農民可以利用自己經營精細農業的經驗,到大陸投資農業。大陸農村土地如能實行流轉,臺商可以和農民直接簽訂租賃合同。隨著ECFA(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後續協商的進一步深入,兩岸貨物貿易協議簽訂後,在大陸從事精細農業的臺商,還可以把農産品送回島內深加工,然後銷往世界各地。
“大陸的投資機遇已經改變,開放程度前所未有,競爭局面今非昔比,臺商不轉變思維,很難適應大陸新一輪改革,臺商應深入研讀《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潘連鄉説。
“三中全會有關‘擴大沿邊開放’的表述,給臺商提供了新的機遇。”臺南應用科技大學教授熊正一對中新社記者表示。
熊正一稱,地處中越邊境的防城港市,將來就是“擴大沿邊開放”的範圍。以港口物流經濟為研究方向的他,認為防城港這一邊境城市,在三中全會後肯定獲得更多開放政策。目前防城港的物流業並不發達,臺商可以利用自身優質的服務經驗和資本,投資防城港物流業。他這次來廣西,多位島內朋友就托他重點考察防城港市物流業的發展概況。
而臺商黃薇彤已在中越邊境廣西崇左市龍州水口口岸投資2.5億元人民幣,建設水口口岸國際物流園,並在邊境口岸設立加工基地。目前,水口口岸物流園已成為中國最大的腰果進口基地,企業每年僅腰果這項業務就貢獻3000萬元人民幣的稅費。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非説,上述決定提出深化行政改革,也是對臺商的利好消息之一。“深化行政改革後,行政管理手續將簡化,法制建設將加強,可使臺商獲得公平競爭的環境。”(楊陳 趙琳露)
[ 責任編輯:張曉靜 ]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張曉靜
原稿件來源: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