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臺兩大經濟日報社論熱評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

2013年11月14日 08:26 來源:中新社 字號:       轉發 列印

  臺灣兩大經濟日報13日發表社論熱評剛閉幕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

  臺灣《工商日報》的社論説,中共第十八屆三中全會在北京順利完成,全面深化改革,推動經濟社會再次轉型,是這次歷史性會議的主軸。在習近平與李克強所組成的領導班子縝密的規劃下,陸續推出涉及各個面向、深入經濟社會核心運作的改革方案,希望能夠順利帶領已經發展三十年的大陸經濟,順利跨過“中等收入陷阱”,全面開啟“發展升級版”的另一個篇章。

  社論指出,三十五年前中共第十一屆三中全會,將大陸推上改革開放的道路,在短短三十年內就將大陸打造成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今天的第十八屆三中全會,再一次走到歷史改革的路口,不只關係到大陸未來十年的走向,對於全球的政經格局、對於臺灣的未來,也將産生歷史性的影響。我們從當局到民間,都必須密切注意習李改革的一舉一動,臺灣與大陸的經濟互動密切,早已唇齒相依,對於三中全會推出的各種改革,我們絕對不能只做壁上觀,更應該積極參與,為我們下一階段的經濟發展創造機會。

  《經濟日報》的社論説,海內外高度關注的中共第十八屆三中全會9日起在北京舉行,昨天落幕並提出改革方向,與35年前的第十一屆三中全會相比,兩者受關注的程度,有若天壤之別。1978年舉行十一屆三中時,大陸八億人民多數填不飽肚皮,全球最多人口的國家,GDP在全球的排名,遠在10名之外,這個會到底討論些什麼,決定了什麼,真沒多少人關注。35年之後的中國,GDP已是全球第二,出口、製造業、外匯存底都是全球之首,2013年的十八屆三中因此引起各方關注,因為會中決定的改革方向與力度,影響的絕不只是中國,而是全球。

  社論説,十一屆三中是中共在關鍵時刻的關鍵改革,它改變了中國的國運走勢,起到了振衰起敝的關鍵作用。2013年的十八屆三中又如何呢?答案或許一樣,也是中共在關鍵時刻的關鍵改革,也將決定中國國運的盛衰,並將在歷史上留名。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中新社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