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互設辦事機構促進兩岸關係制度化

2013年10月08日 08:48 來源:法制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原標題:互設辦事機構促進兩岸關係制度化

  □張曉明

  臺灣中國國民黨主席馬英九近日表示,兩岸兩會互設辦事機構對臺灣是有利的。

  其實,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當海協海基兩會成立之後,就已經存在互設辦事機構的必要性。隨著兩岸關係的發展,人員來往日漸頻繁,經貿總量逐漸擴大,不設辦事機構所導致的困難和不便日漸凸顯。故互設辦事機構是兩岸民眾的選擇。相關民調顯示,島內有七成民眾支援兩岸互設辦事機構。

  兩岸互設辦事機構,可説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在兩岸當前交流合作事項增多、突發事件發生頻率加快的情況下,辦事機構可掌握更準確更及時的資訊,在事件處理上更能客觀公正與妥善因應,從而能夠更好地保障兩岸民眾的切身利益。兩岸互設辦事機構若得以成功進行,意味著兩岸關係在向制度化法律化的方向發展,將促使兩岸關係可預測性、可操作性,促使兩岸關係更加穩定,不受或少受未來可能存在的政黨輪替影響。

  毋庸諱言,島內對兩岸互設辦事機構存在不同的聲音,這需要採取務實態度對待。一個必須正視的現實是,隨著兩岸的交往日益頻繁,互設辦事機構的時機已成熟。正如臺政界高層人士所闡述的,互設辦事機構最主要的出發點就是方便兩岸來往的民眾。故而應儘量避免不必要的干擾,刻意發掘並放大互設辦事機構政治含義是沒有必要的。

  在去年“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修法時,綠營政客一直扮演阻礙的負面角色,原因主要在於其所堅持的“逢中必反”的不適宜立場。今年6月,臺民意機構臨時會遭綠營杯葛而致使議事無法進行,不能進行“大陸地區處理兩岸人民往來事務機構在臺灣地區設立分支機構條例草案”的審查。綠營的某些政治人士雖然對外宣稱其兩岸政策要盤整要轉型,但從近日民意機構又僵持空轉來看,並沒有什麼實質的變化。其所操弄的欺騙性手法,只不過是想矇騙善良的臺灣民眾而已。

  兩岸關係的制度化,始終遵循了對兩岸民眾有利的原則。而臺灣要提升經濟,需要臺灣的政黨都為民眾謀取最大利益,為臺灣創造現在與未來有益的兩岸關係制度。若某些政黨為了自身的一己私利,頑固堅持其阻礙辦事機構互設的立場,包括臺商在內的兩岸民眾福祉只能受損,臺灣或只能向下沉淪。

  應該説,兩岸兩會互設辦事機構將擴大並深化兩岸交流,推動兩岸和平發展並實現雙贏,使兩岸關係走向制度化法律化。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法制日報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