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APEC峰會兩岸參會史

2013年10月08日 08:32 來源:京華時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背景

  自1993年中國領導人首次出席APEC峰會以來,臺灣方面就究竟派誰參加到這個兩岸同臺的舞臺,與大陸有過不少齟齬。

  “李登輝元首”試圖參會被拒

  1993年臺灣當局試圖讓李登輝以“國家元首”身份出席APEC峰會,遭到大陸反對與大會拒絕後,又提出讓時任臺灣“行政院政務委員兼經濟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的蕭萬長,以李登輝“代表”、“特使”及“行政院政務委員”的頭銜與會,同樣遭大陸反對。最後蕭萬長只以“經建會主委”身份參會,並由此形成“西雅圖模式”。

  此後多年,臺灣方面一直希望能讓所謂總統,或總統代表以“行政院副院長”、“總統府資政”等身份出席APEC峰會,均未如願。

  2001年中國擔任APEC東道主,臺灣當局堅持派前“副總統”李元簇出席上海峰會,遭拒後臺方宣佈缺席會議。

  2002至2004年,臺“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連續三年作為代表參會。2005年臺灣前“行政院副院長”林信義以民間人士身份參會,在會上與時任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握手寒暄,雖短短數秒,但釋放“破冰”信號。

  2006年和2007年,臺灣先後派出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宏基公司前負責人施振榮參會。施振榮會後接受媒體採訪時提到,會上與胡錦濤主席有過幾次互動,時間都很短。

  “胡連會”成為一大看點

  2008年臺灣當局宣佈請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出任APEC峰會的領袖代表,創歷年臺灣與會最高層級,也被認為是兩岸營造良好氣氛之舉。此後每年APEC峰會“胡連會”成為一大看點,也被視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風向標。

  2009年APEC峰會的“胡連會”中,胡錦濤提出兩岸要為今後共同破解政治難題積極創造條件,連戰則表示雙方應在“九二共識”基礎上持續累積與強化互信。

  在去年APEC峰會的“胡連會”上,胡錦濤就鞏固和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闡述了三點看法,並認為2008年5月以來兩岸關係實現歷史性轉折,對連戰為此付出的心血給予高度評價。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京華時報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