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臺灣學者:大陸APEC表態不代表沒意願“習馬會”

2013年08月29日 10:00 來源:環球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資料圖:馬英九 圖片來源:臺灣TVBS新聞臺

  臺灣戰略學會理事長王昆義29日在臺灣旺報撰文,原題《前瞻馬習會-中共助國民黨的一張牌》,全文摘編如下:

  馬英九日前不斷暗示願意進行“習馬會”,他設定“習馬會”最佳場域是在明年上海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洪磊8月27日在記者會中明確回答,領導人非正式領袖會議要“按照APEC有關諒解備忘錄的規定和慣例來處理”。

  大陸所謂的“按照APEC有關諒解備忘錄的規定和慣例來處理”,主要是展現在APEC會議的“西雅圖模式”。1993年在西雅圖舉辦的APEC領袖會議非正式會議召開之前,中國大陸就已經提出明確的立場,亦即大陸既要遵守備忘錄,又要在禮賓中體現主權國家與地區經濟體的區別。而美國表示理解臺灣問題的敏感性,將根據APEC的有關備忘錄和“一個中國”政策盡力安排好,不使問題複雜化。這就是臺灣參加APEC會議的“西雅圖模式”。

  就因為有“西雅圖模式”存在,所以臺灣參加APEC就被界定為“地區經濟體”,而不是以主權國家的角色參與,這個角色被界定以後,雖然每次馬英九派遣連戰做為參加APEC的代表,而且過去連戰和大陸領導人多次在APEC會面,這並非是領袖級的會晤,因為連戰只是國民黨的榮譽主席,所以“胡連會”在APEC見面,它的敏感性就不是那麼強。

  但是馬英九的角色就完全不同,他既是領導人又是國民黨主席,外加還是臺灣的“三軍統帥”,所以馬英九如果在APEC實現“習馬會”,那麼國際社會就會有各種不同的解讀。

  大陸對於臺灣參加國際社會的活動,並沒有因為兩岸進入大交流,而給予臺灣更大的國際空間。如果大陸把國際場域開放給臺灣參與,那麼在國際社會可能産生“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的意象,為了避免這些麻煩,大陸對臺灣的國際空間並沒有鬆動。

  這次大陸雖然拒絕“習馬會”在APEC實現,但不代表大陸就沒有意願進行“習馬會”,大陸勢必要把“習馬會”這張牌,用在可以幫助國民黨勝選的最佳時機,所以馬英九也不需要太泄氣,該來的擋不住,不該來的怎麼敲門也沒用。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