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臺灣機構盯上成功樣板 養老産業如何回歸服務本色

2013年08月22日 10:56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19日,專注于養老機構運營的臺灣恒安照護集團與主營房地産顧問諮詢、代理銷售的世聯地産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試圖合力為養老産業的發展提供更為有效地解決方案。恒安照護集團董事長胡世賢表示,大陸養老産業最大的問題在於缺乏服務的概念,這對恒安照護集團而言是機會,很有興趣在大陸打造一個可供借鑒的養老服務成功樣本。

  然而,當前正面臨“融資難、用地難、運營難、用人難”的養老産業,在專業養老服務機構的進駐下,真的能夠打破“賣房子”怪圈,回歸服務本色嗎?

  養老産業市場巨大 開發商扎堆嘗試卻無一成功

  8月16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在政府“保基本、兜底線”的基礎上,發揮市場活力,推動社會力量成為發展養老服務業的“主角”,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支撐的覆蓋城鄉的多樣化養老服務體系,把服務億萬老年人的“夕陽紅”事業打造成蓬勃發展的朝陽産業,使之成為調結構、惠民生、促升級的重要力量。

  我國1999年開始進入老齡化社會,並且近年來老齡化呈加速態勢。民政部數據顯示,2012年,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1.94億人,佔總人口的14.3%。但養老設施卻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截至2012年底,全國各類養老床位416.5萬張,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21.5張,養老床位“一鋪難求”。

  養老産業的廣闊前景和供求矛盾,使得養老地産被開發商視為潛力無限的“新大陸”。然而,五年來諸多一線開發商轟轟烈烈地進軍,卻並未換回一個成功案例。

  萬科總裁鬱亮在8月舉行的萬科中報發佈會上也明確表示,此前萬科的養老地産項目,並沒有成功地吸引老年業主,至今我國養老地産都沒有找到合適的盈利模式。

  世聯地産副總經理林蔚認為,我國養老産業當前正面臨著四大難題:長線投資但回報低導致的融資難;沒有專門的養老設施用地導致地價成本過高限制項目盈利模式的用地難;缺乏專業運營經驗導致的運營難;缺乏專業照顧護理人才導致的用人難。“這‘四難’制約了我們有大市場,但是沒有所有的解決方案。”

  重開發、輕服務 養老地産淪為“賣房子”

  據介紹,恒安照護集團在臺灣根據老年人的健康狀況,將照顧服務體系分為了七層;針對健康老人的小區照顧、居家照顧、老人公寓;針對半健康老人和失能老人的贍養機構、養護機構、長期照顧機構、護理之家、安寧療護。伴隨著老年人健康狀況的下滑,服務需要不斷升級。

  在已從事養老服務行業20年的胡世賢看來,大陸養老地産失敗的關鍵在於缺少服務概念,仍在走賣房子的傳統開發套路。因此,針對非健康老人的後半段服務層級無人做,養老地産都定位於高端健康老人,一方面通過強購買力支撐房價,另一方面可以減少服務配套,回避運營能力不足的問題。“實際上,養老地産只是為養老服務提供必要的硬體載體,而養老産業核心內容是服務。沒有服務的養老地産是很容易失敗的。”

  世聯地産顧問業務發展部總監李亞南表示,目前地産商開發養老項目的痛點之一就是無法解決持續經營問題,沒有想清楚提供哪些服務內容、怎樣找到服務團隊、如何保證服務品質、整合何种醫療資源、做哪些配套等問題。因此,“在産品定位上非常模糊,甚至有一些想當然。”

  養老産業如何回歸服務本色?

  世聯地産的一位顧問諮詢人員有這樣的感慨:面對很多前來諮詢養老地産的投資者,我們都會建議他重視養老服務,但卻沒有辦法給出具體的如何做好服務的建議。

  不知道怎麼做服務是當前養老地産面臨的最大問題。此次,恒安照護集團和世聯地産的合作,將把世聯地産的顧問諮詢、代理銷售業務和恒安照護集團的産品規劃、人員培訓、運營管理業務聯合起來。

  對於世聯地産而言,雙方合作可以增強其對客戶的服務能力;而對於恒安照護集團而言,則是要通過世聯地産在大陸的資源,尋找項目機會。

  恒安照護集團會以何種方式進入大陸市場,目前還是一個未知數。“買下地塊整個鏈條都自己做,對項目的掌控力會比較強,更容易確保品質。但也不排除與政府合作,只負責運營部分。”胡世賢説。

  業內人士認為,臺灣專業照護機構的進入對推動養老産業回歸服務本質會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但養老産業切實回歸到服務層面,還需要在融資、用地等諸多環節破題。(記者 趙瑞希)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