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蝸居公廁旁30年抗戰老兵搬進養老院 曾暗殺偽市長(圖)

2013年07月05日 08:10 來源:中國廣播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6 月24日,昆明93歲的陳士麟老人通過狹窄的過道回家。陳士麟在抗戰時期曾經是國民黨重慶軍部警備司令部情報組組長,人生經過多年的輾轉起伏後,于1975年在昆明定居,在這個狹小的房間裏一住就是30多年,而陳老住所旁就是一個公廁,每天過道裏臭味瀰漫,而這些陳老早已習慣,現今他最大的心願是能夠到臺灣看看。中新社發 任東 攝

九旬老兵蝸居公廁旁30余載曾憑“聽風”斃敵

圖為抗戰老兵陳士麟在公廁旁的小屋內。 任東 攝

  據中國之聲央廣夜新聞報道,這兩天引發了熱烈討論的一則消息——人大代表提出的關於優撫抗戰老兵的提案獲得了民政部積極的反饋。媒體注意到這則消息,源頭是來自香港的全國人大代表王敏剛先生7月2號在微博裏貼出了兩張圖片,顯示的是一份來自民政部的文件,全稱叫《民政部對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8260號建議的答覆》。原來,在今年兩會期間,王敏剛聯合香港特區多位人大代表提交了“關於優撫抗戰老兵的建議案”,希望在抗戰勝利68年後的今天,對那些年事已高、生活困苦的老兵們給予應有的照顧和關懷。提案中説,此前,受到歷史原因的影響,有部分原國民黨抗日老兵生活貧困,甚至孤苦一人,老無所依,因此建議由民政部牽頭,民間機構作為補充,為這些老兵提供更多的幫助。提案上交三個月後,民政部給予了正式回復,表示近期已下發通知,將原國民黨抗戰老兵納入相應社會福利保障範圍,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將優先照顧原國民黨抗戰老兵;同時建議各地黨委、政府在重大節日邀請老兵參加紀念活動並予以慰問。

  既然説到原國民黨抗戰老兵的生活今後可能會獲得進一步的改善,那我們就要來看一看現在他們生活的狀況了,第一站,雲南,昨天,在民政部回復人大代表建議的消息被熱烈討論的同時,我們也看到,在雲南昆明有一條消息讓人唏噓不已,93歲的抗戰老兵陳士麟,60年前,曾憑獨特的“聽風”本領幹掉了敵佔區武漢的偽市長。但此後長達30餘年的時間內,都蝸居在昆明一個公廁旁的幽暗小屋裏,直到最近,才在愛心人士的幫助下住進老年公寓。

  記者:搬過來住還適應嗎?

  陳士麟:其是還不習慣。

  記者來到昆明知青老年工作室,工作人員正準備幫陳爺爺從一樓搬到二樓,一間更亮堂的房間,陳爺爺的新家在公寓的四棟自理區,除了桌椅床等傢具外還有一個彩電,全新的被褥挂著蚊帳,陳爺爺最珍貴的就看著英雄字樣的綬帶挂在墻上。

  記者:沒來這個地方吃什麼呢?自己做?

  陳士麟:吃,該咱吃自己做,習慣了。我們以前有50塊錢用不了。

  記者:兒女來看望您嗎?

  陳士麟:我姑娘們在寧江,回不來。兒子們來。

  記者:陳爺爺叫陳士麟,抗戰期間曾經是國民黨重慶軍隊警備司令部情報組組長。

  陳士麟:當天我是知識青年參軍的,有的頭銜。

  記者:您這麼幹掉武漢的偽市長呢?

  陳士麟:幹那個市長是市長的侄子,我是搞情報的,他是搞行動的。

  記者:抗戰結束後,離開部隊的他一直任職于昆明蓄電池廠,為千家萬戶亮上電燈。但由於歷史原因,老人一直沒有分到住房。

  陳士麟:因為我的身份不好,蓋房子這些沒有我的份。

  在長達30多年的時間裏,陳爺爺和老伴一直蝸居在昆明一個公廁旁的一間小屋,前些年老伴去世了,陳爺爺就一直一個人住,如今他最大的心願是能夠臺灣去看一看。

  記者:您有什麼心願呢?

  陳士麟:想要去一趟臺灣。

  記者:想要去一趟臺灣。

  陳士麟:就是臺灣居住了,臺灣還有我的老二哥。

  記者:還有您的親人在那邊。

  愛心人士武思奇(音)告訴記者,陳爺爺入住養老院的所有費用都由志願者分免擔負,現在還有很多愛心人士都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陳爺爺今後的生活衣食無憂,知情老年公寓院長謝會英(音)告訴記者,陳爺爺身體還硬朗,性格獨立,所以先安排他在自理區。老人除了需要自己洗鞋子、襪子外,其他都由工作人員來大理。

  陳會英:陳士麟老人入住我們知青老年公寓,我們一定盡我們的能力,為抗戰英雄做好每一件事,讓他們安度晚年。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