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兩岸專家講述照顧大陸贈臺大熊貓幼仔甘苦

2013年08月20日 07:53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大陸贈臺大熊貓“圓圓”和幼仔“圓仔”順利團聚,“圓仔”雙眼已睜開大半,正在茁壯成長。臺北市立動物園19日舉行記者會,兩岸專家細述照顧這對大熊貓母女的甘苦。

  “圓圓”從6月12日食欲下降開始,性情轉變,不願訓練,不進通道,不配合做超聲波,保育員一時不知如何是好。7月初“圓圓”在欄舍內以竹枝、竹葉做了一個類似窩巢的床舖,這是保育員不曾看過的。他們心想,可能會有好消息了!

  為了照顧即將生産的“圓圓”,大陸大熊貓繁殖專家董禮7月3日來到臺北。他不眠不休地盯著監視器螢幕,由於“圓圓”不願配合超聲波産前檢查,預産期都是由他目視推測。7月6日“圓圓”出現快要臨盆的行為,大熊貓館全員繃緊了神經,當“圓圓”開始出現陣痛,大家馬上各就各位忙碌起來,“圓圓”終於在當晚順利生下小寶寶。

  大陸大熊貓育幼專家魏明在“圓仔”出生當天抵達臺北動物園,立刻開始工作,行李箱往墻邊一靠,好幾天都沒有時間打開,也沒去原本安排的宿舍,直接在監控室內的沙發床睡覺至今。他的工作就是哺育“圓仔”,刺激排便、喂奶、量體重,只要“圓仔”一叫就得立刻處理,看著“圓仔”健康成長,他心中的重擔才稍稍放了下來。

  為了幫“圓圓”生産做準備,兩岸專家必須不斷觀察“圓圓”的待産進度。大熊貓館的保育員都不願下班離開,生怕錯過熊貓寶寶誕生的時刻。“圓仔”出生後,保育員們更加人仰馬翻了,同時要照顧“圓圓”和“圓仔”,休息的方式經常是躺在地板上或靠墻一坐。

  由於“圓仔”出生後被媽媽舔舐時不小心弄傷,暫時由保育員人工哺育。動物園進行一連串準備,希望讓“圓圓”親自帶仔。保育員腦力激蕩,製作會發出“圓仔”聲音的玩偶,還塞入雞蛋測試“圓圓”叼仔的力道。結果證實“圓圓”是非常有母性的“好媽媽”,於是決定逐步讓母女相聚。

  8月6日,“圓仔”和媽媽隔著籠子相會。“圓仔”在籠子一邊哇哇大叫,聽到“圓仔”的叫聲,“圓圓”也邊扒著鐵欄杆邊抓門,發出低鳴吼叫。

  8月9日,“圓圓”和“圓仔”終於相會。“圓圓”生疏地輕輕叼住“圓仔”的頭部,將它擁入懷中,之後或坐或躺,找到最適合的擁抱方式,母女度過5個半小時的親密時光。

  8月14日至15日淩晨,“圓圓”母女首度一起過夜。根據保育員觀察,“圓圓”已經從新手慌張媽媽,變成淡定媽媽,照顧“圓仔”越來越得心應手。

  在兩岸專家的精心照顧下,“圓仔”長成了2公斤多的健康寶寶。他們説,最慶倖的是“圓圓”能及時加入育幼行列,它可是育幼群的主力。看著開始熟練帶仔的“圓圓”,大家連日來的疑問如“圓圓會帶仔嗎?奶水夠嗎?寶寶萬一再受傷呢?”等都迎刃而解。(記者裴闖 李寒芳)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