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臺媒:和平協議是兩岸統一的緩衝器與節制器

2013年08月14日 08:27 來源:環球網綜合 字號:       轉發 列印

  臺灣《聯合報》13日社評,原題《兩岸何時簽訂和平協議》,全文摘編如下:

  一方面,第二次華山會議顯示,民進黨似乎不可能接受“九二共識”;另一方面,有媒體主張,可由國共兩黨先行簽訂《和平協議》。

  這兩條發展動線,若是在2016年民進黨贏得大選後出現剪刀交叉,那將是臺灣的政經大災難。

  先談“九二共識”。民進黨若不接受“九二共識”,照理説,即不易在2016勝選;但反過來説,民進黨若不接受“九二共識”卻仍能在2016勝選,即是臺灣政經災難的預告。民進黨二次華山會議的説法是:因為“九二共識”就是“反對臺獨”的同義語,所以民進黨不可能接受“九二共識”;但相對而言,若民進黨將“反對九二共識”與“堅持臺獨”視為同義語,北京又怎能接受?因而,民進黨若在2016勝選,兩岸可能仍將陷於“是否接受九二共識”(是否反對“臺獨”)的激烈爭議之中,臺灣的政經治理必失穩定。

  再談和平協議。國共若要簽和平協議,較有可能的時機當於國民黨在野之際。因為,國民黨若是執政黨,不論在2016之前,或2016以後,皆無可能以“黨對黨”簽訂國共和平協議;若要簽,必然要爭取“政府對政府”,若非“政府對政府”,必簽不成。但是,倘若國民黨在2016年敗選而失去政權,則為了建立與民進黨相互抗衡的架構,國共兩黨議簽和平協議即可能成為必然的結果;如此,又將使臺灣的政經情勢更難穩定。

  不妨想像這兩條動線交叉的景象:一方面,民進黨若執政而仍不接受“九二共識”(主張“臺獨”),北京必然以“無九二共識即無和平發展”為操作主軸,臺灣政經情勢必立即陷於混亂;另一方面,失去政權的國民黨為與民進黨抗衡,即可能與北京簽定黨對黨的《和平協議》,這又必然為臺灣的政經情勢添加壓力。

  屆時,主政的民進黨陷於“是否接受九二共識(是否放棄臺獨)”的進退失據之勢,在野的國民黨則以《國共和平協議》爭取話語權,臺灣撕裂、兩岸失衡,勢將引爆不堪設想的政經浩劫。

  因此,最好不要出現國共兩黨簽訂和平協議的場景,因為那可能就是國民黨在野之時。但國民黨下野並非關鍵,問題在於民進黨若主政卻仍反對“九二共識”(主張“臺獨”),則國共若簽和平協議,臺灣的政經大局即必陷撕裂及敗亂,民進黨亦絕無平順主政的可能。

  談和平協議,應先理解和平協議的性質。和平協議是一種“中程方案”,它指向未來可能統一,但其本身卻不是統一,而是在規劃兩岸“尚未統一”的“政治關係”,所以亦有節制統一之時程及內涵的效能。因而,對兩岸而言,和平協議不但不是統一,且可能是統一的緩衝器與節制器。甚至可説,臺灣若要對統一作出緩衝與節制,即應當主動爭取簽訂對臺灣有利的和平協議。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環球網綜合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