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陳菊再訪大陸主打“開放牌” 身段柔軟強調“友善”

2013年08月13日 08:41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轉發 列印

  陳菊再訪大陸主打“開放牌”

  正在大陸訪問的高雄市長陳菊8月11日在深圳表示,作為民進黨的元老,她認為今天的兩岸關係已經有很大的演變,民進黨未來鼓勵更多人了解大陸,更盼望大陸無論是官方或民間,也來了解民進黨,“我們鼓勵互動,互相了解”。時隔4年,這位臺灣綠營大將的姿態開放了不少。比起民進黨給人“逢中必反”的傳統印象,似乎多了一些變通和新意。

  身段柔軟,強調“友善”

  陳菊9日率高雄訪問團訪問大陸,邀請大陸的城市市長出席高雄舉辦的“亞太城市高峰會”。她表示,高雄目前正積極發展郵輪母港,因此,兩岸彼此經驗非常值得相互參照。除邀請大陸各城市參會,交換治理經驗,此行也舉辦多場高雄推介會,積極向對岸各城市介紹高雄。

  10日她先到天津宣傳高雄的投資環境和觀光,與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主任張志軍會面;11日則抵達深圳,向當地介紹高雄的投資環境和觀光旅遊;12日轉往廈門訪問,參觀廈門市政建設,接著到福州,然後返回高雄。

  陳菊曾于2009年5月訪問北京、上海。但她返臺後,卻採取了數項和大陸對抗的措施,以致在這4年中,兩岸城市交流愈趨熱絡,反而她止步不前,甚至導致了高雄未能透過兩岸經貿文化合作來提升市民福祉。

  明知島內有無數雙眼睛在背後緊盯,這次陳菊的身段似乎放得更柔和了些。她強調,最近大陸對南部、對民進黨表達友善“是好事”,面對這些友善,“高雄會用友善營造更多的友善”,讓大陸了解“跟臺灣交流不是跟單一政黨的交流”。

  陳菊説,“我們今天來中國大陸,就是友善的一大步”。 值得關注的是,或許為了體現此行強調“友善”的誠意,她首次使用“中國大陸”稱呼,而非過去常用的“中國”。

  促成交流,或破僵局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11日刊載點評文章指出,樂見陳菊重新投入兩岸交流行列,陳菊重新以高雄形象、民眾利益為考慮,將使民進黨內認為不需要與大陸交流的頑固人士,愈來愈少。愈來愈多的臺灣民眾會相信生活的安定與福祉的提升,絕對離不開改善及發展兩岸關係。 

  陳菊身為高雄市長,是“在野”的民進黨內擁有最多行政資源的人物。本來她應佔得先手,經由兩岸城市交流來增加她在黨內的政治籌碼,更可以促進高雄市民在兩岸合作中獲利。踟躕未定之際,前黨主席、曾任高雄市長的謝長廷,反而勇敢“登陸”走在了前面。是繼續固守保守理念,還是順應兩岸交流大勢?或許,謝長廷“登陸”給她的啟發不小。

  這次她來,也確實展現了一種開放的姿態。畢竟對她而言,在民進黨中央與基層尚未大幅度調整“逢中必反”政治思維的當下,卻能夠促成這種熱絡交流,已經是相當不容易的政治成就與交手經驗。

  陳水扁辦公室前主任陳淞山更在大陸媒體上發表評論文章稱,這是民進黨必須抓住的民、共交流的重大歷史契機。陳淞山在文中説,從謝長廷的香江紅綠對話與二次登陸,賴清德的香港行城市行銷,到林佳龍以臺灣智庫名義協辦“第二屆亞太區域發展與城市治理論壇”,與大陸重要專家學者交流,再到陳菊二次登陸的城市交流,的確讓人看到民進黨務實派政治精英們勇於冒險,突破民、共對話僵局的積極努力。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