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被綠營拿“安全”説事 兩岸服貿協議又躺著中槍

2013年08月07日 09:16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轉發 列印

  在島內帶著有色眼鏡的某些人看來,兩岸簽訂的服貿協議簡直就是“十惡不赦”,除了讓臺灣就業受衝擊、人才被分流、行業遭損失外,就沒有一點好。如今協議在“立法院”等待審議的關鍵當口,又被扣上影響“國家安全”的帽子。

  衝擊安全?  

  因反對當局簽訂兩岸服貿協議,臺“國策顧問”郝明義不惜宣佈請辭。郝明義表示,與當局簽署協議的是“仍有1000多枚飛彈瞄準臺灣的中國(大陸)”,當局“怎能不把服貿協議當作國安問題討論呢”?

  民進黨主席蘇貞昌日前與洗衣商業同業公會座談時,對服貿協議的批判更是不遺餘力。蘇貞昌放言,服務貿易不只開放産業,也同時開放移民,只要投資20萬美元就可以到臺灣,可以進來兩個人,30萬美元就來3個、上限7人,還可以帶子女,3年居留期滿還可以申請不限次數展延,這會造成“國家安全”的問題。

  更有島內媒體以“網攻難防,服貿衝擊國安”為題進行報道。

  杞人憂天

  前“綠委”郭正亮直言,民進黨對於陸資赴臺的訊息,有不少是來自媒體的不實報道,“不是不能批評,但起碼要根據事實,否則早晚會打到自己!”他澄清説,陸資和其他外資一樣,除指派少數高層管理人員赴臺之外,多數員工仍在臺灣雇用當地人士。綠營擔憂的所謂大量勞工來臺引發“國安”危機,實在有點杞人憂天。

  至於資訊和隱私的安全,原臺灣“交通部”官員張家祝説,電子商務個人資訊外泄危險,跟兩岸商務往來沒有必然關係,企業內部都會設立防火牆預防的。

  臺“國安局”參與製作的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報告更指出,服貿協商過程已有安全考慮並管控,未來會關注陸資投資人身份及背景。

  撥開迷霧

  華為公司近年在臺灣通訊市場精耕細作,但仍然難以抵消島內的疑慮。有島內官員對媒體指出,美國、印度都否決華為進入該國市場,“比我們更清楚這些安全的疑慮”,臺灣的電信基地臺、網路、通訊設備、維護若都由中國大陸的公司建置,“難道臺灣不怕”?

  除了不信任感,服貿協議在“國安”問題上躺著中槍,還因為開放影響了島內的行業利益。郝明義現為大塊文化出版公司的董事長。他曾經撰文樂觀看待ECFA,可是當ECFA談判到開放印刷業後,他明確反對,認為會造成臺灣“出版業的浩劫”。這次針對服貿協議的強烈反對姿態,也跟之前如出一轍。再加上“逢中必反”的一些政客從中鼓與呼,“國安”問題就成了一個不錯的藉口。只是這背後的格局、思路卻顯得小家子氣十足。

  當然,撥開“國安”威脅的迷霧,島內也不乏清醒之士。臺灣商業總會理事長張平沼就表示,臺灣是島型、淺碟式經濟體,沒有本錢“鎖島”,不開放走出去,只有死路一條。這話,那些不遺餘力阻止協議在“立法院”通過的人會明白嗎?(王大可)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