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馬英九為何堅持黨政一肩挑

2013年07月16日 08:27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轉發 列印

  馬英九聲望跌落,連任黨主席能否開創新局?

  7月20日,中國國民黨將進行黨主席選舉投票,外界預期,這是一場沒有懸念的主席選舉。在同額競選下,唱“獨角戲”的馬英九,幾乎篤定連任黨主席,並將握有明年“七合一”選舉以及2016年“大選”的提名權。選舉最重要的當然是結果,不過,結果的沒有懸念和看似的塵埃落定,卻絲毫沒有減弱藍綠陣營以及島內民眾的關注。

  一場主席選舉,沒有懸念,卻有看點。

  更關心得票率

  國民黨中央雖表示,具投票權的黨員為38.4萬餘人,若投票支援未過半數則不能當選,但黨務人士私下表示,過半絕無問題。雖然輿論普遍對馬英九成功連任不存異議,但馬英九仍密集走訪各縣市、懇托基層,預計16日晚舉辦的“雙北挺馬”懇托會,“馬郝(臺北市長郝龍斌)朱(新北市長朱立倫)”同臺造勢,將掀起選前最大高潮。

  勤走基層,馬英九顯然不是只要“過關”,他更關心的是得票率。

  得票率在某種程度上代表著島內民意,一向被視為具有指標意義。然而,據島內媒體報道,國民黨基層近日在串聯投廢票,醞釀一股“給馬主席難看”的氛圍。馬團隊也不談目標數字,只強調提高得票率,降低廢票率。

  事實上,自馬英九宣佈參選伊始,“正當性”甚至在藍營內部也一直存有爭議。

  先是年初國民黨“立委”蔡正元質疑馬英九連任的適法性。理由是依黨章規定,黨主席任期4年,可連選連任1次,而馬英九已經連任兩屆。不過,國民黨中常會隨後確認,馬英九在2007年當選黨主席,任期未過半即請辭,不算連任兩屆,馬參選在法理上站得住腳。

  其次是最高領導人是否適合兼任黨魁。愛將先後涉嫌弊案、連續推出具高度爭議性的政策、民調一跌再跌……近日,又有國民黨“立委”發出盼馬專心任最高領導人的呼聲。對此,馬英九接受專訪時回應,“正是因為要專心政務,所以非兼不可”。

  非兼不可有理由

  在關於正當性的討論中,甚至有媒體搬出了馬英九自己説過的話來。

  2008年,馬英九剛獲“大選”勝利時,多次宣稱絕不兼任黨主席,並一再表示“黨政分離”是自己一貫的理念。言猶在耳,如今,馬卻以“黨政合一”作為參選訴求,且態度堅決,一再強調“兼任比不兼任來得好”。

  當然,對於馬的參選和未來的連任,多名國民黨中常委表示,對政局、黨務都有穩定效果,“黨政沒有分離的本錢”。包括王金平、郝龍斌、朱立倫、江宜樺等也都公開表示力挺。

  可是,馬英九非兼不可的理由遠不止於此。

  態度的變化和屢屢碰壁的遭遇直接相關。馬“大選”連任時承諾的大刀闊斧的改革紅利,因為執行力的問題,並未如期出現。從抵制證所稅案、美牛案3次表決都“跑票”,政策推行處處受到掣肘。自家“立委”的“下馬威”讓馬接連遇挫,也讓他愈加明白掌握黨權的重要性。他希望“黨政同步”增強執行力,通過拼政務,拆解執政危機。另外,理論上説,掌控黨機器,也等於控制提名權。競選連任黨魁,至少向黨內宣示,馬英九還能掌握關鍵的兩次“大選”的提名權。

  “三座大山”要越過

  此次黨主席選舉,馬英九競選總部將選戰主軸定調為“改革不能中斷,重責仍需承擔”。外界預期,在馬成功連任黨主席後,國民黨黨政人事改組也將浮上臺面。

  一方面是馬英九的決心,另一方面卻是民眾的沒信心。12日的最新民調顯示,僅有兩成人認為馬英九適合兼任黨主席,國民黨支援者中認為合適的也只有四成。與前兩次兼任黨主席相比,每況愈下。

  對此有媒體分析指出,馬英九光環退去有幾個原因:首先,作為黨主席和最高領導人,並未創造黨員的光榮感;其次,當黨主席本是要強化清廉招牌,但其親信接連涉貪,黨中央及馬英九並未祭出有效的改革措施,導致其原本最強的清廉優勢不再;第三,經濟環境不佳、年金改革、證所稅等也多少傷了藍營民眾的心。

  如此看來,對馬英九而言,比20日的最終投票率更值得關注的是,未來如何既贏了選舉又贏回民心。

  不過,臺灣文化大學副教授鈕則勳的看法是:得票率和馬英九兼任黨魁,不是建構馬權威的唯一途徑,關鍵還在於馬能否拉抬其低迷的支援度。“跛腳馬”可不可以變回“勇腳馬”,要看其能否越過三座大山——接班卡位、黨政磨合、政黨改革。“除了拼經濟,還要看馬能否培養新血、順利完成黨內交棒。”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