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大陸學者:民進黨的轉型面臨四大困境與挑戰

2013年06月30日 09:08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近年來,“民進黨轉型”成為島內各界關注焦點。華廣網25日刊載廈門市臺灣學會理事史坤傑的評論文章,分析民進黨轉型面臨的困境與挑戰。

  全文摘編如下:

  近年來,“民進黨轉型”成為島內各界關注焦點,不管是“蔡英文時代”還是“蘇貞昌時代”,都把政黨轉型、重返執政當作黨主席任內的首要任務。受派系內鬥加劇、路線調整受阻、深綠勢力牽制等諸多結構性困境的影響,政黨轉型始終停留在“只聞樓梯響,未見人下來”的階段,嚴重制約其發展壯大。

  困境之一: 核心價值喪失殆盡,政黨形象亟待重塑

  民進黨1986年成立後,就以“清廉、勤政、愛鄉土”為其創黨精神、政治訴求和核心價值,高舉“反黑金、反腐敗、反專制”的大旗,逐步獲得臺灣民眾的認同和支援。但歷經陳水扁8年執政核心價值已蕩然無存,民進黨徹底淪落為“貪腐、暴力、無能”的政黨。

  儘管民進黨採取了打造“優質在野黨”形象重新出發、主打“綠色執政、品質保證”重獲民眾認同等一系列補救措施,但其“挺扁”、“亂政”的作為讓其政黨形象沒有得到實質改善。

  陳水扁弊案使民進黨從上到下出現全黨性的貪污腐敗危機,民進黨並沒有與貪腐纏身的陳水扁劃清界限,反而積極操弄“救扁”、“赦扁”、“保外就醫”議題向馬當局施壓,近期“中常會”更是無異議通過扁入黨案,貪腐形象深植人心;乘勢鼓噪、大肆抗爭、謾罵攻擊當局的施政政策,從未潛心研究、提出可行政策方案,上演封門、丟鞋子、拳打腳踢阻撓議案通過和“抹紅”、“抹黑”亂扣帽子的暴力問政形象,淪為功利性的“為反對而反對”的野蠻政黨。

  隨著島內政治文化的不斷發展,選民政治心態漸趨成熟理性,多數選民是非辨別力不斷提高,向公平正義等基本道德價值回歸的傾向上升,逐漸對好鬥性強的民進黨不時製造操縱政治話題,引發極端、過激的政治行為感到厭惡,如若民進黨不徹底反省,重塑溫和理性問政形象,重拾民進黨創黨精神,將很難重新獲得民眾的認同與支援。

  困境之二:派系權力內鬥加劇,內部整合任重道遠

  “山頭林立”一直是民進黨獨有的政治現象,“多強牽制、群雄傾軋”逐漸成為其特有的政黨文化。2006年7月,民進黨“全代會”通過“解散派系案”後,儘管各派系宣佈解散,但派系政治不但沒有式微,經過不斷分化組合反而形成了“扁係”、“謝係”、“蘇係”、“遊係”及蔡英文勢力等新的派系團體。

  這些新興派系在民進黨沒有執政資源的情況下,圍繞黨內政治資源和臺灣地區領導人參選資格展開激烈爭奪,“蘇蔡之爭”、“挺蘇”與“反蘇”成為當前派系內鬥主線。現階段論個人實力蘇貞昌擁有包括黨職決定權及選舉提名權等充沛的政治資源,按派系屬性蘇背後有新潮流支援,由此看“蘇係”是目前黨內實力最強的派系,極大增加了其在黨內權鬥中勝出的政治籌碼。

  但蘇“整碗捧去”的企圖心和角逐2016“大位”的私心等備受黨內質疑,個性鮮明、作風強勢和善於排斥異己的人格特質飽受各派非議。反觀蔡英文敗選後集結一班人馬成立基金會,勤走基層維持政治熱度與蘇“分庭抗禮”;謝長廷通過強化兩岸論述、訪問大陸等方式不斷累積黨內人氣,意欲掌控民進黨兩岸政策話語權。

  黨內“多套馬車、各行其道”的政治現實直接威脅到蘇貞昌的黨內地位,儘管蘇通過吸納各派人馬進入黨務系統等方式主動出擊化解各派的疑慮與不安,但由於“姿態有餘、誠意不足”,黨內整合併未取得實質進展。特別是在近期民進黨舉行的第十五屆二次“全代會”上,蔡英文力主的公職人員提名採取“完全民調”提案獲得通過,顯見蘇貞昌遠未有效、強力掌控民進黨,其在黨內的地位、權威仍面臨嚴峻挑戰。

  困境之三:人才梯隊青黃不接,世代交替舉步維艱

  民進黨自創黨以來,大致形成了“美麗島世代”、“美麗島律師世代”和“民進黨學運世代”三個世代。“美麗島世代”在上世紀90年代的政治鬥爭中逐漸被邊緣化,之後以陳水扁、蘇貞昌、謝長廷為代表的“美麗島律師代”一直佔據民進黨的決策核心。

  蔡英文接任黨主席並代表民進黨參選2012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標誌著“美麗島律師世代”退出權力核心和民進黨世代交替的步伐加快,出現了賴清德、蘇嘉全等一批優秀的中生代人物,但蔡無派系背景、參選落敗和蘇貞昌回任黨主席使民進黨世代交替再次陷入困境。

  自“美麗島律師世代”以來,無論是曾經的學運世代,還是後來的幕僚世代,他們的成長與黨內政治領袖人物的提拔是分不開的,這決定了他們無論在道德上還是在現實政治鬥爭中都無法擺脫上一世代的束縛。

  目前來看,學運世代已經整體沒落,幕僚世代則成為接班的主體,但其長期追隨政治人物,長期處於一種被政治山頭領袖左右、支配的地位,整體影響力和戰鬥力有限。在當前黨內大佬重掌權力核心的政治現實下,民進黨中生代短期內還難以擺脫蘇貞昌、謝長廷等黨內“天王”的控制,與國民黨以朱立倫、郝龍斌為代表的中生代人物逐步進入接班梯隊相比,民進黨世代交替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困境之四:深綠勢力牽制制約,兩岸政策難有突破

  民進黨敗選後,黨內掀起了聲勢浩大的檢討聲浪,普遍認為民進黨應進行路線調整,以適應島內和兩岸的新形勢。兩岸政策在民進黨的論述中一直處於比較邊緣的地帶。在國民黨威權統治時期,民進黨的主要任務是和國民黨爭奪政治資源,大陸政策對民進黨來説並不重要而緊迫。

  陳水扁執政時期,民進黨雖重視兩岸政策,卻不斷借助兩岸議題牟取政治利益,一度掌握了島內兩岸議題的話語權,甚至形成了“臺獨”話語霸權。兩岸關係步入和平發展階段後,民進黨發現其在兩岸關係議題上的話語權日益喪失,在兩岸經貿文化交流和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格局中逐漸被邊緣化。

  但面對新形勢,民進黨卻無法提出發展兩岸關係的具體願景,甚至在關鍵時刻採取回避態度,直接導致其在2012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中敗北。在這樣的背景下,黨內出現了檢討兩岸政策的聲音,但民進黨的主流認知是民進黨的失敗並非“臺獨”路線,調整“臺獨”路線不應成為民進黨兩岸政策的主要方向,導致其政策轉型始終未有實質突破,但其主要根源在於深綠的掣肘。

  儘管深綠勢力在綠營內是少數派,但他們擁有系統的理論論述、雄厚的資金支援、豐富的媒體資源和堅定的支援群體,牢牢掌控著綠營的主動權、話語權,控制著綠營的意識形態。

  在黨內“基本教義派”的施壓下,不管是蔡英文還是蘇貞昌,其兩岸政策論述都不敢觸碰“臺獨”主張,只是從細枝末節、無關根本的地方進行小修小補,比如淡化“臺獨”色彩、弱化“逢中必反”立場、支援兩岸有限度地交流等,這種小調整根本無益於解決民進黨兩岸政策困境,民進黨如若不進行根本性調整,其未來發展將面臨嚴峻挑戰。(史坤傑:廈門市臺灣學會理事)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