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民進黨為何搞“臺獨”不喊“臺獨”?

2013年06月06日 08:16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轉發 列印

  民進黨“臺獨”黨綱是其邁不開新步的枷鎖。英 韜作

  2012年“大選”後,民進黨內外都認為是敗在兩岸政策上。臺灣民意的變化、選舉的考量,使民進黨內理性務實的聲音時有傳出。

  近日,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發言人鄭文燦説,民進黨計劃在年內舉辦9場“華山會議”,進行兩岸政策路線的大辯論。取名“華山”,是因為會議地點在民進黨中央黨部的“華山大樓”,也有“華山論劍”的意思。民進黨希望通過辯論可以凝聚該黨共識。

  民進黨對兩岸政策實質調整的意願和可能性,到底如何?

  “華山論劍”論什麼

  據鄭文燦介紹,此番“華山論劍”,民進黨還將邀請前“國安會秘書長”蘇起擔任引言人,詳細介紹“九二共識”,希望可以通過實質討論與辯論,凝聚黨內共識。

  “臺獨黨綱”和不承認“九二共識”一直是民進黨兩岸政策未能務實調整的兩大罩門。“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的基石,不放棄“臺獨”,民共交流也無從談起。因此,民進黨提出“華山論劍”要從討論“九二共識”開始,立刻被島內輿論視為“有變化”。

  不同於民進黨歷史上前兩次大陸政策大辯論的是,以往由黨內大佬發動,而這次則由民進黨內的青壯派提出。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主任洪財隆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不要小看這種變化”,當前民進黨對大陸交流的氛圍與空間已慢慢展開,遣詞用字、政策説法以及與大陸的接觸,都有因應局勢變化的調整。去年民進黨公職人員赴大陸事先報備的就有50件左右,約比前年增2倍。

  “華山論劍”能論出什麼且不説,有島內媒體發表評論指出,從當年對大陸的抗拒敵視到如今願意從認識“九二共識”開始展開兩岸政策討論,説明民進黨在變,對大陸漸持開放性思維。

  棄不棄“臺獨”立場

  但這種變化是有限度的。“華山論劍”若不想只是紙上談兵,放不放棄“臺獨”立場是關鍵。

  民進黨1998年的大陸政策辯論後,“強本西進”被“獨派”提出的“臺灣前途決議文”所取代;2006年的大陸政策大辯論,更連正式辯論都還沒有開始,便因陳水扁強行提出“廢除國統綱領,邁向正常國家”而變調。這一次,如果想試探放棄“臺獨”,民進黨真的準備好了嗎?

  民進黨主席蘇貞昌5月29日主動向臺灣媒體提及兩岸議題,他聲稱民共交流“任何層次的對話軌道都可進行”。更耐人尋味的是,他説“臺灣已經‘獨立’,不必再喊‘臺獨’”。不喊“臺獨”?蘇貞昌的説法立即引來“獨派”大佬的圍攻。民進黨要放棄“臺獨黨綱”,難矣!

  不久前,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接受臺灣媒體採訪時指出,只要民進黨不再主張“臺獨”,“我們就會跟他們接觸”,兩岸和平發展有底線,不能搞“臺獨”。對此,民進黨中央的回應卻是,兩岸交流不能預設前提。

  蘇貞昌近日還表示,作為民進黨主席,他的“中國政策”立場就是民進黨全代會通過的“臺灣前途決議文”;至於策略上怎麼做,就是“中國事務委員會”的事了。一個是立場、一個只是策略,大家看得很清楚。

  又一場政治表演秀?

  如果換湯不換藥,也許又是一場政治表演秀。

  “臺灣前途決議文”是目前民進黨處理兩岸關係問題的“最高原則”,決議文稱自1992年進行的“政治改造工程”至今“已使臺灣事實上成為民主獨立的國家”。日前,民進黨內40位“立委”聯名發表“臺海人權決議文”,希望民進黨在“以人民為主體、以人權為基礎”下,與大陸展開全面對話交流、深化民進黨大陸政策討論。青壯派對此給予厚望,希望可以在“全代會”上獲得通過,以取代“臺灣前途決議文”。但即使是這個修修補補的文件,在“全代會”上也根本無緣亮相。

  民進黨真的要改弦易轍嗎?作為一個選舉型的政黨,調整其最有爭議的兩岸政策是獲得中産階級和中間選民支援的重要途徑。在這樣的訴求下,調整勢所必然。連民進黨前主席蔡英文的首席文膽姚人多都表示,“臺獨、建國”已經失去主流市場。因此,民進黨要變,也在做有限度的試探。

  但從實際行動來看,民進黨的近期動向反映其並未放棄“臺獨”立場。民進黨主事者既要爭取中間選民,又要迎合深綠民眾;既要抱緊“神主牌”,又想在黨內內鬥中佔儘先機,這就造成該黨在兩岸政策調整問題上“只聞樓梯響”。

  民進黨真的要改弦易轍嗎?其實,只要回答一個問題:是不是真的放棄“臺獨”立場、是不是真的承認“九二共識”。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