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衝內需拼出口大陸牌引活水 臺灣經濟求“解悶”良方

2013年05月14日 07:57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轉發 列印

  臺灣經濟低迷,高失業率引發民怨。(圖片來源:臺灣媒體)

  臺灣第一季度經濟增長速度“腰斬”,4月進出口也不理想,用“悶”來形容島內經濟停滯不前,難以突破眼前困境很恰切。近日,馬英九表示,為臺灣經濟“解悶”,臺當局要盡可能促進消費、擴大內需,接下來就是分散出口市場、增加出口。

  如何拼出口、求解“悶經濟”?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經濟室副主任朱磊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指出,一定是“借由大陸走向世界”。

  經濟增長“腰斬”

  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臺灣經濟同比增速僅為1.54%,不到預測值3.26%的一半。經濟增長和出口增長下滑導致島內生産和消費意願不振。今年第一季度,臺灣工業生産指數年增長率僅0.78%,遠低於原預測年增3%的目標;商業營業額同比微增0.4%,增速連續兩個月下滑。

  統計數字的背後是活生生的現實。臺灣屬於淺碟經濟,島內市場有限,嚴重依賴國際市場。2008年金融危機過後,國際景氣連年不振,臺灣經濟也停滯不前:經濟增長率不如競爭對手,去年甚至在亞洲排名墊底;實際工資水準甚至低於2000年。

  人才外流不止,更是民眾對島內發展前景缺乏信心的重要表現。有媒體統計顯示,近年來,島內人才紛紛選擇落腳大陸、香港或是美國;去年年中以來,“臺灣如何留住人才”再度成為島內媒體熱門話題。臺當局急在心頭,突破、求解努力多時,到了民眾身上還是“無感”。最近,臺“行政院長”江宜樺也公開用“悶”來形容臺灣混沌的經濟景氣,媒體趁勢跟進,將“悶經濟”一時炒成島內熱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