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觀察:臺灣新行政團隊上路

2013年02月19日 08:27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轉發 列印

  2月18日是臺灣年假後的第一個工作日,新春新氣象,臺灣最大的新聞就是新的“行政院長”江宜樺宣誓就任,苦撐不到任期的前“院長”陳衝挂冠而去。隨江宜樺一起宣誓的還有一些新官,至少經濟部門的主管都換了將,顯示新團隊救經濟的決心,對時日已久的民怨多少起些揚湯止沸的作用。民怨來自經濟不振、民生不易,解決這些問題絕非一日之功,陳沖走了,問題還在,江宜樺如何率領新團隊前進,先要過三重門。

  民怨門

  物價上漲怨不休

  臺灣經濟不振,近20年低增長或零增長,健保、退休人員年終慰問金、油電等各項補貼福利制度難以為繼,陳衝任上提出開源節流的改革措施,但事涉個人利益,每一招都不討好,油電雙漲更是引起民生物資連鎖漲價,街頭巷尾怨言不斷,馬英九支援度的民調數字跟著難看。老百姓不管什麼經濟轉型、歐債危機,也難在“共體時艱”的口號下心甘情願荷包縮水,只要漲價就有民怨,換誰都一樣。

  2月17日零時,江宜樺上任前9小時,臺灣油價又漲,這對於上任新官絕不是利好消息。好在臺股在小龍年第一個交易日開出紅盤,拿下8000點的好成績,搶回一點士氣。記者郵件採訪台北一位操盤手,他認為,紅盤是政治利好所致,一是新人新局能帶來新信心;二是江宜樺已釋放出更開放的資訊,陸資赴臺有望在他任上開大門、降門檻。

  信心股朝夕有變。消除物價上漲和壓縮福利的怨氣卻非易事,這是新團隊必須穿越的一重門。

  黨爭門

  風刀霜劍都要扛

  行政團隊要執行的政策和修改的規定都要過“立法院”這一關,陳衝不是沒開出過好藥方,但每次都在“立法院”被民進黨修理得抬不起頭、張不開嘴,一再溫文爾雅地回應“依法行政”,看在老百姓眼裏真覺得他“冷漠”、“窩囊”。

  如今江宜樺站上火線,2月26日“立法院”新會期開議,便是小李飛刀來襲之日。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已經叫陣江宜樺:“政治溫室花朵,還是要出來面對狂風暴雨的考驗。”至於新行政團隊必須要處理的年金問題、核四問題等,柯建銘放話“將會扮演嚴厲監督的角色”。監督本不錯,但大家都明白他的話外音——只要你提出的,我就反對。

  要突破目前的經濟困局,臺灣必須調整不合時宜的政策規定,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稅收、財劃法等一系列法規都要修訂,也都繞不過“立法院”。對此,民進黨另一員大將吳釗燮已經表態:兩岸議題是民進黨在下會期的攻防重點,如果要修改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民進黨隨時準備好因應方案。

  柯建銘有一句話説得很中肯:“江宜樺有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力。”

  經濟門

  沉疴難以一日愈

  經濟最是真金白銀,靠謀劃、靠政策、靠基礎、靠持續努力,件件皆非一日之功,也絕非一夕之過。

  臺灣上世紀70年代經濟起飛,搭上了製造業和電子加工業的順風車,曾經“錢淹腳目”,老百姓個個享受到“暴富”的快感和優越。但這來源於蔣經國主政時期的十大建設——為製造業鋪設好通道,也來源於李國鼎(曾任臺灣經濟、財政首長)的新竹科學園區規劃——為製造業順利轉型電子工業打下基礎。可惜,李、扁主政後,天天在鼓勵臺商南下、“有效開放、積極管理”上做文字遊戲,目標鎖定“建國”,12年沒有經濟規劃,靠吃老本讓老百姓對未來的苦日子“無感”。

  等到老百姓日子難過了,世界經濟環境已經改變,臺灣錯失的機會難以找回,全球經濟衰退又令臺灣外貿支柱不穩,錢難賺的日子真的來了。

  陳衝任上提出有戰略性的“自由經濟示範區計劃”,記者理解為“特區”,避開現有法規約束和政治爭論,先幹起來再説。示範區以産業創新整合、農産品加值運銷、國際物流、國際人才培訓及亞洲重症與觀光醫療為五大主軸,可以説把臺灣現存的優勢都挖掘利用起來。江宜樺表示“陳規江隨”,將在任上繼續推動示範區的建立。

  終於有了規劃,但是,老百姓有耐心等嗎?病去如抽絲,在經濟脫困的長路上,如何安撫民心、穩住陣腳,如何贏得選票繼續執政,江宜樺和新行政團隊真是睡不好覺了。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