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陳水扁辦公室前主任:尋臺灣夢與中國夢連接點

2013年05月09日 09:52 來源:東南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海峽導報特約評論員、陳水扁辦公室前主任陳淞山今日在本報撰文表示,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簡稱“中委會”)因力主務實開放、交流對話路線的政治領袖謝長廷加入運作,民進黨整合黨內兩岸政策的機會大增。蘇貞昌的確想要在兩岸關係發展上顯現積極作為的領導力,而同是委員會重要成員的蔡英文與謝長廷,儘管與蘇貞昌處於 “緊張的競爭關係”,但為顧全大局,也須展現與其合作的氣度與格局。

  這是蘇、蔡、謝政治三贏的“既競爭又合作關係”。蘇貞昌發揮了前所未有的政治整合能力,為民進黨的兩岸困境與政治罩門開啟了“合而求同”的政治契機;蔡英文藉由其政治高度與合作默契,最終説服了謝長廷點頭加入“中委會”的運作,讓該委員會的政治平衡功能發揮了“公共財”的作用;謝長廷的加入,提供了打開民共對話與交流的正常往來機會,同時,也直接促成民進黨可以正視面對處理兩岸問題的 “政治動力”。因此,我們相信民進黨“中委會”應該可以既扮演黨內的政治溝通平臺與兩岸政策的政治整合機制,未來 “某個關鍵時刻”也會發揮展現民共對話和交流政治價值與功能的新政治橋梁。

  只是,民進黨政治領導精英,應該正確認清兩岸主客觀政治情勢的演變,臺灣的政治優勢已經不再,兩岸之間可以運用的“政治籌碼”真的已不多了。民進黨如何找到“臺灣可以面對中國大陸”的空間?又如何能讓目前對臺自信心已愈來愈強的中共領導當局,相信民進黨不會以“敵視中國”或“歧視中國”的心態,來面對兩岸關係發展的各種爭議及歧見?

  顯然,民進黨必須在“臺灣夢”與“中國夢”的思想差距當中,找到正確的連接點與突破口,尤其在標榜臺灣民主、人權、安全與“主權”的“政治價值”上,尋求與中國大陸領導人口中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發展路程中的“對接”與“融合”。那麼,“臺灣認同”與“中國認同”也能從相斥關係演變為相融關係,而兩岸一家親的“臺灣夢”與“中國夢”才能真正實現。

  這是兩岸彼此之間的關鍵問題,國民黨與共産黨並沒有面對處理這個“認同危機”,只處理了政治和解與經濟交流互利的部分問題。而立足於臺灣本土認同與價值的民進黨,又長期把共産黨當做“敵人”或“異己”,導致民共的正常往來與政治關係一直無法有突破性的進展。倘若民進黨能拋棄“反中”政治情緒,並願意理性面對兩岸文化、歷史淵源與政經變動關係,則兩岸的交流、對話與融合就是解開一切政治爭議的關鍵途徑與方法,兩岸和平發展的政治前景將會呈現大好的局面。期待“中委會”的成立能打破兩岸政治僵局,共創兩岸未來融合互利的新契機。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