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新一年兩岸經貿五大看點

2013年01月08日 08:3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臺商獨資的寶祥口腔門診部2012年底在上海開業,董事長王俊文對前景很樂觀:“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應該很快就能簽署,市場擴大開放將給我們帶來新的商機。”

  展望2013年兩岸經貿關係,諸多領域的開放、進展讓人們有理由充滿期待。梳理一下,至少有以下五大看點。

  看點一:早期收穫續推兩岸貿易

  新年第一天,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早期收穫貨物貿易啟動第三階段降稅。至此,早收計劃806項兩岸貨品全部實現免稅。

  早收計劃實施兩年來,對兩岸經濟特別是臺灣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2012年前10個月,大陸自臺進口和臺灣自大陸進口的享受ECFA關稅優惠貨物金額分別達到68.5億和12億美元,同比增長98.2%和39.8%。從2011年1月到2012年10月,早收計劃共為臺灣廠商減免關稅5.51億美元。

  在全球經濟下行的背景下,兩岸貿易2012年逆勢增長。商務部統計顯示,當年1至11月,兩岸貿易額達1520.6億美元,同比上升3.8%。可以預期,ECFA早收計劃的成效今年將繼續擴大,助推兩岸貿易保持穩增。

  看點二:服務、貨物貿易協議開啟“自由貿易時代”

  服務貿易和貨物貿易,是ECFA後續協商中的兩項重要議題。其中,服務貿易協商現已進入最後階段,雙方就多數條款達成一致,有望在今年完成商談,適時由兩岸兩會簽署協議。貨物貿易協議的協商,也有望在今年開花結果。

  這兩項協議的達成,將是兩岸繼簽署投保協議後在ECFA後續協商中取得的新進展。正如臺灣“中央日報”所指出的,這將“代表兩岸真正進入了自由貿易的時代”,“更代表兩岸經貿關係進入了不可回頭點”。

  看點三:貨幣清算便利兩岸經貿往來

  2012年8月,兩岸貨幣管理機構簽署《海峽兩岸貨幣清算合作備忘錄》,同意建立兩岸貨幣清算機制。其後,臺灣銀行上海分行、中國銀行臺北分行先後被確定為大陸地區新台幣業務清算行和臺灣地區人民幣業務清算行。

  2013年,兩岸貨幣清算業務將正式開展。這將為實現兩岸貿易和投資使用本幣結算掃除障礙,有助降低兩岸民眾和企業在匯款、貿易和投資等方面的交易和結算成本,減少匯率風險,為兩岸經貿往來提供便利。

  看點四:制度化架構助推兩岸升級合作

  2012年,兩岸經貿社團互設辦事機構取得進展,舉辦多年的兩岸企業家紫金山峰會升格為繼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兩會商談、海峽論壇後兩岸間第四個機制化高端對話平臺,兩岸經合會也順暢運作,各工作小組均卓有作為。

  交流合作機制的搭建與完善,對新一年兩岸經貿關係將産生積極影響,有助雙方在制度化環境下深化互動水準,對兩岸資源進行優化重組,以産業合作為重心,實現兩岸經濟關係的更新升級。臺灣《經濟日報》在2012年底發表評論即指出:“展望明年,兩岸經貿交流在已建立的制度化架構下運作,預料仍將持續成長。”

  看點五:臺方“鬆綁”促進陸資赴臺

  2012年,臺灣方面對大陸資本新增開放製造業115項、服務業23項及公共建設23項。這使原本“少得可憐”的赴臺陸資出現增長勢頭。到當年10月底,大陸方面核準赴臺投資企業、項目133個,投資金額7.22億美元,相比前段時間有較大幅度增長。

  新年伊始,臺灣當局領導人馬英九表示,將通盤檢討、修正“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對陸資赴臺“鬆綁”。對此,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唐永紅表示,陸資赴臺之前不如預期,主要因為臺方仍有不合理限制。2013年情況會否改善,關鍵看臺方能否做出實質調整,創造更好的環境和條件吸引陸資。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