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和平是兩岸的價值共識

2013年01月03日 08:19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轉發 列印

  在全球告別2012年迎接2013年的跨年時刻,臺海兩岸領導人不約而同地宣示了和平的願景;使用“和平”兩個字的共同語言,象徵著雙方價值共識的形成,值得兩岸人民齊聲按“讚”!

  在海峽此岸,馬英九于元旦祝詞中指出:“盼望與中國大陸新領導人習近平先生,在鞏固‘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基礎上,持續推動兩岸和平發展,全面擴大與深化兩岸交流。”

  在海峽彼岸,大陸國家主席胡錦濤發表題為“攜手促進世界和平與共同發展”的新年賀詞,賀詞指出:“我們將繼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造福兩岸同胞,維護中華民族根本利益。”

  猶憶西元2000年5月,臺灣首次政黨輪替,大陸正式發表聲明,宣稱:“一個中國原則,見之於臺灣當局多年來的有關規定和政策文件,不是我們單方面強加給臺灣的。”這裡已經暗示了“一中原則”的相互認同。去年11月召開的中共十八大,其政治報告正式將“九二共識”一詞列入,更彰顯了兩岸政治立場的磨合。進而指出:“希望雙方共同努力,探討國家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兩岸政治關係,作出合情合理安排。”在在顯示,鞏固兩岸的和平,正是雙方共同追求的目標!

  在臺灣的我輩都曾經走過國共內戰的歲月,目前,在臺面上的各政黨領導人,都曾親歷過那段“反攻大陸”年代的戰爭陰影,相信沒有人願意再挑起那種歷史悲劇;所以,“和平”不只是口號而已,更是活生生的價值體驗。但願島內綠營朋友們于扮演在野政黨角色的同時,也能思考如何共同維護得來不易的兩岸和平共識。

  記得我們這一代人讀過的《初中國文》第一篇唐詩,就是詩聖杜甫的《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那種烽火悲情,豈能讓它重現於今世?杜甫出生於西元712年,去年是詩聖1300周歲;歷史長河流逝,而今送舊歲、迎新年,重讀老杜詩篇,實當珍惜兩岸和平的歷史際遇!(許文彬作者為臺灣律師)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