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旺報》15日刊載湖北通山和方伽聖的投稿文章,作者講述,在大舅17歲那年隨蔣介石軍隊跨過海峽的多年之後,親人們才終於可以見面傾訴親情。可是隔海而望的親情在時間和地域的隔斷中卻無法長久的保持,親情在不知不覺中消逝了,這成為作者心中一個解不開的結。
文章摘編如下:
若問親情的距離有多遠?那可真是關山萬里,遠在海疆。母親的突離去,那觸手可及的親情一下子變得那樣遙不可及了。由之,2102年的冬天,給我的感覺,寒冷是那麼的雙重,寂寞更是那麼的孤單,這個沒有親情的冬天,將是多麼可怕的漫長……
母親有一位兄長,也就是我的大舅,17 歲那年隨蔣介石軍隊跨過了海峽,從此人海茫茫,親情渺渺,生死不知。1988年,一封海外信件經香港輾轉來到大陸老家,母親這才知道那位跨過海峽的兄長今天還活在世上,並定居臺灣。大舅告知,他在臺灣一切安好,但問家鄉人生活如何?並明確告知將回老家探親。
很快,大舅帶著滿載的親情回到了家鄉, 並給家中男親人每人一個金戒指,女親人每人一副金耳環。當大舅面對我母親時,臉上卻露出了一種難以表達的感情,這瞬間的意外很快被驚喜所掩飾。原來老家二舅給大舅的回信中,沒有告知我母親的情況,以致讓大舅措手不及。最後,大舅取下了自己手上的金戒指,硬要送給我母親做見面禮。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