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大三通”四週年:臺灣商品走紅廈門 臺商齊讚

2012年12月16日 09:08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今年12月15日,是兩岸“大三通”開啟四週年。走在廈門街頭,只見臺灣特産超市前,打著“馬英九推薦的大米”的大幅招牌;中埔水果市場,各種臺灣時令水果琳瑯滿目;廈門火車站旁的臺灣伴手禮店,吸引無數遊客和民眾挑選臺灣伴手禮。

  因地理位置相近,語言風俗相通,作為大陸離臺灣最近的城市之一,兩岸“大三通”四年來,“臺味”已深深融入廈門這座城市,更還有十余萬台商在這裡工作生活,為未來打拼。

  “‘大三通’令兩岸交流往來、經貿合作初步實現便利化,對兩岸民眾、貨物往來的時間和經濟成本節省都起到很大作用。”廈門大學臺研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唐永紅對中新社記者説。

  廈門是臺灣水果“登陸”的最大口岸。早在2005年,臺灣水果就通過廈金直航即“小三通”進入廈門,但“小三通”貨運量有限。截至2008年初,廈門3年間進口臺灣水果總量不到1900噸。

  兩岸全面直航後,臺灣水果進口時間節省,成本降低,保鮮度提高,廈門進口臺灣水果數量迅速躍升。據統計,今年前11個月,廈門進口臺灣水果就超過7000噸,是2008年全年進口量的6倍多。其中,雖然有祖國大陸“零關稅”等優惠政策鼓勵,“大三通”依然功不可沒。

  中海集運船務科經理李克勝告訴記者,兩岸全面直航以前,船隻需繞道廈門或日本石垣島,從臺灣到廈門要增加約一倍航行時間,光每趟船隻租金就要增加一萬多美金。而由“大三通”節約出來的時間和金錢,對臺灣商品搶攻大陸市場無疑助力巨大。

  “大三通”後,穿行兩岸的航班船舶,不僅促進了臺灣商品“登陸”,也讓在廈門投資創業的臺商受益匪淺。

  以生産健身器材聞名的廈門臺企鋼宇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李鑒育告訴記者,兩岸“三通”前,鋼宇從臺灣進口的原材料週期長達7天,“現在只要1到2天就可以運抵”,大大縮短生産週期,降低成本。統計數據表明,“大三通”四年來,鋼宇已從亞洲第二的健身器材製造商,躍升為全球最大的健身器材生産商。

  “直航真的有很多好處。”廈門臺商協會會長黃如旭也説,“大三通”省時、省事,對於經常要往返兩岸的臺商而言,的確增加了很多便利性。

  今年11月赴閩訪問的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也在武夷山以親身經歷“現身説法”,“早上還在臺北吃早餐,中午在廈門吃中餐,幾個小時後就來到了武夷山,覺得實在是天涯若比鄰,兩岸之間的距離、關係越拉越近。”

  唐永紅則對中新社記者展望,在“大三通”實現的基礎上,未來若兩岸空中直航能“截彎取直”,兩岸人員往來和通郵通商能更加便利;兩岸經貿關係能實現正常化,廈門對臺的地緣優勢還將得到進一步凸顯。(陳悅)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