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兩岸“孫中山與宋慶齡”研討會11日在臺北舉辦

2012年11月14日 08:3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宋慶齡基金會和中山學術文化基金會共同主辦的“孫中山與宋慶齡”研討會11日在臺北中山紀念館舉行。宋慶齡基金會副主席齊鳴秋在研討會開幕式上致辭。(台灣網 楊雲濤 攝)

  台灣網11月14日臺北消息 歷史是心靈之根,民族之魂。深入研究歷史,尊重歷史的本來面目,是兩岸同胞的共同責任。11月11日,兩岸首次攜手在臺灣舉辦以“孫中山與宋慶齡”為主題的研討會,開啟了對“孫中山與宋慶齡”研究的“歷史性的一刻”。

  “孫中山與宋慶齡”研討會的舉辦是兩岸學術交流的一個新突破。孫中山做為兩岸都敬仰的偉大政治家,他的思想一直為海峽兩岸學術界所關注,並多次舉行學術會議進行研究與探討。但由於某些原因,宋慶齡在臺灣一直被視為禁忌的話題。宋慶齡基金會副主席齊鳴秋稱,這次以“孫中山與宋慶齡”為主題的研討會得以順利舉辦,説明兩岸在孫宋研究領域積累了更加廣泛的共識,打開了更加恢弘的視野。這對兩岸今後加強在學術界、思想界和理論界的交流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可以説是歷史性的一刻。

  “孫中山與宋慶齡”研討會為兩岸歷史文化交流搭建了新平臺。研討會上,兩岸學術界專家學者通過這一平臺,一同回首孫中山與宋慶齡相識相知、相濡以沫的革命伴侶經歷,一同討論孫中山對宋慶齡的影響,以及宋慶齡對孫中山思想的闡釋和實踐,全方位、多角度展現了兩位偉人不平凡的人生。這一平臺不僅是對百年前歷史的回首和追尋,還充滿了對未來的期許和展望。兩岸專家對孫中山與宋慶齡思想的現實意義進行了深刻挖掘。在談及孫中山和宋慶齡的教育思想時,兩岸學者互動頻繁,現場討論非常熱烈,與會專家對弘揚兩位偉人的教育理念,推動未來兩岸的教育合作提出了願景。臺灣政治大學文學院院長周惠民教授表示,兩岸合作開展孫中山與宋慶齡研究的議題實心實意,希望在以後繼續開展。

  “孫中山與宋慶齡”研討會的召開是兩岸專家積極行動,踐行“聚同化異”理念的一次新探索。兩岸學術界聚在一起對共同歷史的耕耘可以培養共同的歷史認同和價值觀念,拉近兩岸人民的距離。正如中國近現代史研究院張海鵬教授所言:“孫中山與宋慶齡研討會還需深入推動下去,這對拉近兩岸民眾的關係有很重要的意義”。期待以孫中山與宋慶齡研究為突破點,可以推動學術交流的更廣泛更深入探討,並達成更多的共識。“同”的內容越來越多,兩岸關係自然也越來越融洽。

  歷史是指引我們前行的基礎和坐標。齊鳴秋在研討會開幕式致辭中指出,翻看歷史的畫卷,孫中山和宋慶齡的名字密不可分,他們的精神和思想,是兩岸中華兒女共有的精神財富。兩岸學術界開啟這一“歷史性一刻”的研究,對兩岸弘揚和繼承孫中山與宋慶齡的思想,加強交流,凝聚共識具有重大的意義。“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點滴積累都能累積更多的共識。兩岸對歷史耕耘的一小步,也許會是促進兩岸歷史文化交流向前發展的一大步。(台灣網記者 楊雲濤)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