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魯臺交流合作蓬勃開展 農業交流合作取得積極成果

2012年10月24日 14:12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台灣網10月24日濟南消息 近年來,在兩岸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魯臺交流合作蓬勃開展,吸引臺資快速增長,人員往來持續熱絡,空海直航實現重大突破,呈現出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的良好局面。截至今年9月底,山東累計批准臺資項目8332個,實際使用臺資額194.47億美元,244萬人次臺胞來山東探親、旅遊、洽談合作。

  鴻海集團、旺旺集團、聯電集團、統一集團、日月光集團等臺灣著名企業集團在山東進行戰略性投資,並實現良好發展。海爾、青啤、山航、濰柴等一批山東企業在臺設立分支機構,或以多種形式與臺灣聯手合作。同時,魯臺文化、教育、青少年等方面的交流日益廣泛,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農業合作多年來一直是魯臺各領域交流的重要內容之一。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山東根據自身産業發展特點,重點引導臺商在濰坊及其周圍地區進行農業綜合開發,形成與臺灣農業合作為主的農業合作區。在2001年舉辦的第七屆魯臺經貿洽談會上,舉辦了海峽兩岸農業高新技術成果展。2006年以來,臺灣農産品多次參展壽光蔬菜博覽會,為臺灣水果、農産品深加工製品進入大陸北方市場提供了一個好的“登陸點”。近年來,山東省大力開展臺灣園區建設,為臺商集中投資和魯臺農業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平臺。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1年底,臺商在魯投資農業項目1100多個,主要涉及農林漁牧及果蔬花卉業、農産品加工業,實際利用臺資28億美元。

  魯臺農業合作主要呈現以下幾個特點:一是臺商在山東投資的農業項目中,主要集中在蔬菜、飲料、飼料、乳製品、果汁、水産品加工,而直接投資第一産業的較少。二是涉農臺資項目在部分地區形成聚集效應,像統一集團、旺旺集團、大成集團、耐斯集團等臺灣大型食品加工企業在當地形成了加工、生成、銷售一條龍的完整體系,帶動了當地食品加工企業的發展,形成了食品加工聚集區。三是山東現有的8個臺灣農業園區發展很好。1999年和2006年,農業部、國臺辦先後批准在山東省平度和棲霞設立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和臺灣農民創業園,山東省臺辦也先後批准了5個臺灣農業園和1個臺灣花卉園。其中,平度和棲霞兩個國家級園區已成為山東半島外向型、科技型、生態型農副産品精深加工企業聚集地。海峽兩岸(平度)農業合作試驗區已入駐臺資企業198家,實際利用臺資3.71億美元,引進臺灣農業新技術20多項,優良品種110多個。棲霞臺灣農民創業園專門制定了對入園臺資項目的優惠政策,棲霞市桃村鎮與臺灣宜蘭縣王結鄉、冬山鄉結成對子,開展雙向直接交流。

  當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入鞏固深化新階段,兩岸經濟合作不斷取得豐碩成果,山東正加快推進經濟文化強省建設,“藍黃”兩大國家發展戰略及一系列産業規劃穩步實施,給魯臺在農業等各領域的交流合作帶來了重大機遇。9月28日,經山東省政府同意,山東省政府辦公廳專門下發了《關於支援臺資企業發展促進魯臺經貿合作的意見》,從7個方面提出了22條具體政策措施,其中也重點提到了對魯臺農業合作的4條發展意見和優惠措施。

  措施包括支援臺商參與臺灣農民創業園、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和山東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對園區內獲得國家級和省級認定的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優先享受省級農業産業化資金扶持;支援臺資企業在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生産加工基地,通過實施陽光培訓工程保障其用工需求,優先推薦臺資企業申報國家和省級農業産業化重點龍頭企業,享受財政貸款貼息支援;完善海峽兩岸(青島)農産品交易物流中心功能,對入駐臺商場地租賃費實行相關優惠政策;《意見》還特別提到,對臺灣農民合作經濟組織開展農業項目建設的,享受與山東省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同等的財政扶持政策。政策的進一步放寬、優惠力度的不斷加大,為下一步魯臺農業合作提供了便利。(台灣網、山東省臺辦聯合報道)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