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戲曲活化石”再煥新彩 兩岸同唱“竹馬戲”

2012年10月19日 08:49 來源:福建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還未走進漳浦縣薌劇團的排練廳,咚鏘咚鏘的鑼鼓聲,咿咿呀呀的唱戲聲,接連傳入耳中,聲調婉轉、旋律悠揚,令人為之一振。劇團副團長楊海港説,戲班正在加緊排練竹馬戲《跑四美》,馬上要配合縣裏交通法規宣傳,到鄉下去搭臺唱戲。

  唐宋遺音——竹馬戲,有“戲曲活化石”之譽,是漳州地區古老的地方戲曲劇種,它始於唐代民間歌舞跑竹馬,距今已有800多年曆史。李白《長干行》詩云:“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描繪的便是竹馬戲於民間流行的情與趣。臺灣也有竹馬戲,俗稱“布馬陣”,清初隨著漳州人遷臺而移植臺灣。2009年,漳浦縣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竹馬戲藝術之鄉”。竹馬戲得到了有效傳承與保護,並傳唱兩岸。

  “2000年劇團到臺灣大學演出,臺大還專門停課一小時,方便師生來看竹馬戲,”楊海港對此至今記憶猶新,“真是沒有想到這麼受歡迎,大家都樂成一片。”這是楊海港第一次赴臺演出,這樣的經歷也堅定了他傳承好竹馬戲的決心。

  近年來,漳浦竹馬戲主動與臺灣對接交流,走出去與引進來,實現了竹馬戲的“小戲大唱”、“兩岸同唱”。同時,漳浦薌劇團的規模也不斷發展,從鄉下廟會到城市劇場,班子邀約不斷,好不熱鬧。該團年輕演員徐燕梅説,竹馬戲充滿幽默感和戲劇性,演員也享受到了很多的樂趣,希望能唱好並傳承竹馬戲這種“南方二人轉”。

  臺灣布馬陣與漳浦竹馬戲同根同源,臺灣吳騰達先生所撰《布馬陣》説:“布馬之起源甚早,但原先並非叫布馬,而是與布馬形態類似的竹馬戲。”近年來,隨著兩岸戲曲文化交流日益熱絡,漳浦竹馬戲與臺灣戲曲的聯繫更加緊密,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創新性發展。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